待话音落下,只见徐阶站了出来,看向嘉靖所在的方向,沉声道:“陛下,微臣觉得,此战应该慎重啊!”
“虽然我大明与俺答汗这一仗迟早都会打,但是越往下拖,对我大明就越有利!”
徐阶在说到这里的时候,停顿了片刻,又继续道:“现在,我大明的国力正在慢慢恢复,不用着急这一时,只需耐心准备三五年的时间,待兵器司那边的新式武器,都列装军队后,再毕其功于一役!”
“如此一来,便可以报当初的一箭之仇,彻底歼灭俺答汗!”
徐阶的话音刚落,只见张居正站了出来,提出了不同的意见:“陛下,微臣倒是觉得,越早开战越好!”
眼见众人的目光都落在了自己的身上,张居正在思衬片刻后,方才开始阐述自己的观点。
“陛下,现如今,俺答汗所在的这片草原,原本是察哈尔部繁衍生息的地方,但是俺答汗所在的土默特部崛起后,便将察哈尔部赶到了辽东。”
“眼下,虽然察哈尔部已经臣服我大明,处于我大明的控制之下,但这只是暂时的,等察哈尔部羽翼丰满之际,自然会想着摆脱我大明的控制!”
“另外,不仅我大明跟俺答汗之间有着不可化解的仇恨,察哈尔部那边,也跟俺答汗所在的土默特部,有着世仇,既然如此,我大明为何不将其利用起来,联合察哈尔部,一同进攻俺答汗呢?”
“如此一来,既能够消耗察哈尔部的实力,让他们无法摆脱我大明的控制,还能够多一份助力,何乐而不为呢?”
就在这时,只见在一旁沉默不语的严嵩,颤颤巍巍地从座椅上起身,从袖中取出一份奏疏,恭敬道。
“启禀陛下,这里是近年来,俺答汗率军侵扰我大明边疆的记录,从中可以看到,俺答汗侵扰的次数越发频繁!”
严嵩说完,当即俯下身体,将手上的奏疏高高举过头顶。
侍候在嘉靖身旁的吕芳见此情形,当即上前,从严嵩的手中接过奏疏,并恭敬递交到嘉靖的面前。
“陛下!”
“嗯。”
嘉靖闻言,微不可查地应了一声,然后从吕芳的手中将奏疏接过。
上面的记录,主要来源于哈密卫、沙洲卫、以及肃州卫,其中的内容如同严嵩所说的那样,俺答汗侵扰大明边疆的次数愈发频繁。
往年的时候,是一年三到四次,现在已经达到了七八次之多!
而且每次只派两三千人的军队前来骚扰,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
“在先前我大明与土买罕开战的时候,俺答汗趁机派人南下劫掠,不过由于当地卫所的发现及时,依托城墙殊死抵抗,在鏖战两日后,这支军队自知不敌,径直离去。”
嘉靖在看完奏疏上的记录后,不由得眉头紧皱,良久,只见其将手上的奏疏放至一旁,面向众人,沉声道。
“一直以来,为了防范北方的鞑靼入侵,我大明耗费甚大,每年国库有大量的银子,都花在了这上面!”
“这无异于是在给大明放血,长此以往,国库必定会日渐空虚,我大明的国力,也会愈发衰退!”
“等到国库没银子了,到那时,就是俺答汗南下之日,而国库没了银子,军饷又从何而来?”
嘉靖在说到这里的时候,停顿了片刻,在环视一圈后,方才继续道:“士兵没了军饷,自然会士气低落,士气低落,又如何能够打胜仗?”
“到头来,还不是得多征赋税,赋税一高,百姓活不下去,就会起来举事,到那时,内忧外患之下,我大明的江山社稷,又如何能够保得住呢?”
众人明显没有预料到,皇帝居然会毫不掩饰地说出这番话,因此,一时间不知道如何是好。
旋即,只见嘉靖收回目光,用手轻轻摩挲着龙椅上所雕刻的龙头,面向众人,沉声道:“因此,在朕看来,与其这样继续下去,还不如毕其功于一役,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一问题!”
“朕要用俺答汗这个活生生的例子,来让他们再也不敢轻易踏足我大明的边疆!”
眼见皇帝已经把话说到了这个份上,众人也只得点头称是。
虽然从表面看上去,大明的准备较为仓促,在来年春天的时候,就将开战。
但眼下,大明国库充裕,屡次用兵更是连战连捷,正是士气高昂的时候。
而由兵器司那边产出的新式武器,也经历了两场战争的检验,无论是手雷、纸壳子弹,还是燧发枪,都是能够改变战争进程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