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音乐市场之所以如此特殊,正是因为美国社会的构成特殊。
所以,不管方星河如何展现自己,总是会有一批受众。
他在《时代》采访中的态度,受到了国内的一些批评,反而在遍地教会的美国得到追捧。
他的《性、暴力、和谎言》明明是在批评美国的自由主义,却被另一派大唱赞歌。
华盛顿邮报甚至主动联系了王查理,请求这篇文章的转载权。
方星河看了看翻译稿,觉得差了点意思,于是拒绝了。
但这并未影响华盛顿邮报对方星河的好感。
因为华盛顿地区的人民对方星河怀有巨大好感。
这是一种非常微妙的期待,基于立场,基于身份认同,也基于方星河所处的社会阶层。
奇才队的球市为什么不好?
和战绩并不高度正相关。
高贵的华盛顿人民怎么可能接受一支由粗鲁黑人领导的球队成为体育代表呢?
不可以,不可能。
所以,邮报的本命是大学体育,那才是华盛顿地区的骄傲。
王查理并不理解这一点,但方星河看到了。
来奇才试训之前,他连续看了十五天华盛顿邮报的体育版,也翻了翻华盛顿的地方论坛,结合后世眼光,很轻松地察觉了问题所在。
波林是否理解这一点?很难讲。
华盛顿、西雅图、纽约、洛杉矶,这四大城市对于本地NBA球队的态度都不相同,从媒体到球迷,从球迷再到普通百姓。
这既有复杂的历史原因,也有深刻的文化要素,还有难以直言的意识形态掺杂其中。
以方星河的高维眼光来看,美国是一锅奇怪的乱炖汤,以前是,现在是,一直是。
据果推因,美国的倒塌是历史必然。
坏消息:现在没有人会相信。
好消息:方星河不需要任何人相信,他有能力利用那些遍布社会的裂隙。
华盛顿对他的期待,便是非常好用的砝码。
方星河带着些许嘲讽,故意提起这茬:“好像有很多人将我视为华盛顿体育的拯救者,而不是某位跋扈的旧神。”
丹子瞬间暴怒,可少年不在乎。
这句话,是讲给波林听的。
“迈扣是我们的拯救者。”波林义正辞严的开口,“当然,你也是,如果你们联合起来,奇才队的未来必然更加美好。”
波胖子试图在中间弥合裂缝,可谁都不领情。
“我不需要他!”丹子如是怒吼,“我他妈的只靠自己就能赢来一切!”
“你赢不了。”方星河冷静指出问题所在,“你连我都赢不了,那个时代过去了,迈克尔乔丹,out。”
再没有比这更沉重的羞辱了。
丹子勃然大怒,拍案而起。
“你他妈只是赢了一个两年没有碰过篮球的迈克尔乔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