晾衣服,晒干货也是很方便的。
大小边缘已经被绑好了细线做标记。
趁着族人去砍竹子的时间,
雌性和孩子们简单清理场地内的杂物、石头等,将地面平整。
如果遇到较为松软的地面,可先夯实,或者铺设一层砂石以增加地面的稳定性。
随后,源源不断的竹子被运送了回来。而且上面的竹叶什么的都已经被清理干净了,只剩下了光滑平整的竹竿。
现在就开始正式搭建竹屋了。
第一步。
按照标记好的轮廓,截取合适长度的粗竹子,作为基础框架的横梁和纵梁。
其中还要包括构架干栏式竹屋的底桩和平台。
有了之前建造土房子的经验。
盖起竹屋来现在对族人简直得心应手。
一看桑恬画的图纸就知道基础框架的构造,直接就去上手了。
十几座竹屋同时进行。
每座竹屋施工的族人里,都有造土房子的高手。
同样的,也有刚加入天狼什么都不懂的新族人。
这样能帮助他们更快的融入部落。
最基础的框架构建过程速度是比较快的。也遇到过很多困难。
就比如用竹钉去固定的时候,常常一节竹子也被竹钉钉入的力劈开,不得不重新换竹子。
不过嘛,大家上手之后。明显速度更快,效率更高。
准确性也没什么问题。
于是,在这三个小时里。
族人忙着使用麻绳或烈牛弦将竹子的接头处捆绑牢固,确保框架的稳定性。
采用的是十字交叉捆绑法,先在交叉点缠绕几圈,再拉紧并系。
在框架的四个角和关键节点处打入竹钉,进一步加固框架。
当然,框架的四个角是用木桩固定在地面上的,毕竟要盖的是干栏式竹屋。
除了这四个角,为了保证坚固性,整个轮廓范围内每隔一小段就会有一条结实粗壮的木桩,用来支撑着一整座竹屋。
紧接着就要确定立柱位置。
选取合适长度的竹子作为立柱,将其垂直安装在标记好的位置上。
并用麻绳或铁丝将立柱与基础框架捆绑牢固。确保立柱垂直于地面。
等立柱也建好了,就可以盖平台了。
随后便在这些木桩上,整齐的严丝合缝的钉起了一整个平台。
这两步都不是很难,族人上手也快。
四个小时里也已经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