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部点了你的将!要你三个月内,拉出一支能打硬仗、善出奇兵的特战连!”
“武器、人员、物资,只要你开口,独立团砸锅卖铁,也给你凑齐!”
暮色中的操场上,张海洋展开师部下发的任命书,钢笔字迹,在夕阳下泛着金光。
任命他为特战连连长,全权负责连队筹建,训练体系搭建和战术革新,更赋予他“先斩后奏”的特殊权限。
看着电报末尾“此令如山”的批示,他的手指,无意识摩挲着边缘。
想起这些年,带领特战排摸黑穿插,雪夜突袭的场景。
那些用鲜血换来的实战经验,此刻终于要化作,燎原星火。
当晚,团部召开紧急会议。
张海洋在沙盘前,摊开草拟的训练大纲。
“我的想法是,把全团最精锐的侦察兵,神枪手,爆破手抽出来,组建骨干班底。”
“训练要分三个阶段:体能淬炼、战术磨合、实战演练。。。。。。”
他的声音沉稳有力,却在提及“实战演练”时顿了顿。
目光扫过在座战友,“师部批了实弹,咱们要在三个月内,把一群精锐锻造成,能在敌后撕开缺口的‘钢锥’!”
散会后,张海洋独自走到弹药库。
月光下,新缴获的武器,泛着冷光。
他轻轻抚摸着,一挺歪把子机枪,脑海中已经勾勒出,未来特战连的作战图景。
隐蔽渗透、精准打击、一击必杀。
三个月,时间紧迫如箭在弦,但他知道,这支即将诞生的特战连,必将成为八路军,在战场上的一把锋利匕首。
随着特战连组建任务的推进,张海洋的任命文件,再度下发。
一纸命令让他官复原职,重新扛起,独立团参谋长的重担。
当文书捧着任命书,找到他时,张海洋正蹲在训练场边,手把手教队员快速拆解枪支,油污沾满了指缝。
他随意扫了眼文件,将其往口袋里一塞,转头又投入到,训练指导中。
在他心里,官职不过是个符号,真正重要的是手里这支队伍,能发挥多大战斗力。
但他也清楚,参谋长这个职务背后的权责,是统筹资源、调配兵力的关键筹码,能让特战连的组建之路,少走许多弯路。
回到团部办公室,张海洋铺开,泛黄的草纸,蘸着自制墨水,伏案疾书。
笔尖沙沙作响,从训练体系,到人员选拔标准。
从装备需求,到后勤保障,整整七页密密麻麻的方案,跃然纸上。
他特别标注:“特战连需选拔具备敌后作战经验,擅长爆破,与格斗的复合型人才”。
末尾还附上了一份,包含全师各团营连,军事骨干的候选名单。
这份浸透心血的计划书,次日便乘着快马,加急送往师部。
师部作战室里,首长们传阅着这份方案,不时发出赞叹。
“瞧瞧这规划,连夜间作战的手语暗号,都考虑到了!”
政委推了推眼镜,“这小子,不愧是从死人堆里,摸爬滚打出来的。”
随着师部红头文件的下发,“争当特战尖兵”的口号,如春风般席卷全师。
各团训练场上,战士们自发加练投弹、攀爬、负重越野。
炊事班的灶台上,总有人捧着《特战手语手册》边烧火边背诵。
甚至连被服厂的女工们,都开始讨论起“如何缝制便于隐蔽的迷彩作战服”。
一时间,整个师部热血沸腾,所有人都渴望,在这支全新的精锐部队里,留下自己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