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当家心眼多,直接把小手往郑先农面前一伸。
搞得大伙都哈哈笑,李金梅也连忙把小妹揽在怀里,她有点担心郑先农尴尬,毕竟不是谁都能拿出来金镯子的。
郑先农则伸手摸摸李小梅的脑瓜,然后眼睛有意无意地瞥了李卫国一下,这才缓缓站起身:“正好,我也准备了一样礼物,送给你,金梅。”
他也掏出来一个手绢包,打开之后,上面是两朵金灿灿的梅花耳坠,正好和李金梅相配。
李金梅也是又惊又喜,她探寻的目光望向郑先农:这么贵重的物品,哪里来的。
郑先农微微一笑,轻轻点头,示意她安心。
“好漂亮,金梅姐,我帮你戴上!”葛卫红做这种事情最积极。
然后李小梅就使劲摆着小手:“不行不行,大姐还没扎耳朵眼呢。”
大伙哈哈大笑:“那就现上轿现扎耳朵眼!”
……
李卫国最近发现一件有意思的事:在大姐和二哥都正式定亲之后,王燕和郑先农反倒不来他家了。
以至于李玉梅每天晚上,都得去知青点那边,学习小组也换了地方。
看来等开春之后,得早点把房子盖起来,然后张罗结婚。
另外鹿场那边,起码也得盖几间房子,这马架子住着实在不方便。
转过天来,就是腊月二十三,小年儿。
李卫国家早晨包的饺子,本来要把王燕他们都叫过来的,结果只有吴小玉和葛卫红两个来了。
大伙坐在炕上包饺子,李卫国嘴里就都囔一句:“这该来的没来啊。”
葛卫红一听就不乐意了:“你那意思是说,不该来的来了呗,小玉,咱们走!”
吴小玉只是抿着嘴乐,她知道李卫国是逗葛卫红玩呢。
等吃完饭,李金梅拿出一张大红纸,递给小当家,叫她跟着吴小玉去知青点,捎给郑先农,给家里写对联,剩下的再裁成方形,写福字。
现在的对联,还很少有卖现成的,所以都找会写毛笔字的人来写对联。
不像后来,啥东西都能买到,物质是丰富了,可是不亲自动手,也就失去了那份参与感,自然也就没了那么大的乐趣。
前天在供销社,李金梅就看到郑先农买了一瓶墨汁还有毛笔。
这年头,农村普遍文化程度比较低,村里至少有一多半人,都跟赵广定似的,大字不识一箩筐。
谁要是会写毛笔字,那就算是有学问的了。
自从知青来到他们大馒头屯之后,读个报了,念个信了,多数都找这些知青。
没错,来信或者写信,都得求人。
至于隐私啥的,不存在的。
别说普通书信了,就算是青年男女写情书,有的都得找人。
“真麻烦,把郑大哥找到咱家写好不好。”李小梅其实挺乐意跑腿儿的,就是她有点想不明白,郑大哥以前差不多天天都来,有啥不好意思的?
李卫国也跟着一起出门,去鹿场那边干活。
刚走到大道上,他就看到一帮小娃子正疯跑着,还边跑边喊:“崩爆米花的来啦!”
哎幼,好些年没来崩爆米花的了。
前几年管得严,根本不允许搞这种事,现在看来,已经有人感受到时代的变革,率先行动起来。
“三哥,咱们也崩一锅吧?”李小梅一听这个,就有点走不动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