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顿了顿,笑道:
“比如说陈晓旭,她能演黛玉,除了外在气质,王导其实更看重的是她的文化素养,以及对《红梦楼》的了解和痴迷。
“她是自主报名的,一张照片,一封自荐信,附带两首小诗。
“记得王导看罢后说:这姑娘有灵性。
“其中一首我还记得。”
陈副导清清嗓子,使声音更清脆几分,模仿少女的语调:
“我是一朵柳絮,不要问我的家在哪里,愿春风把我吹送到天涯海角,我要给大海的角落带去春的消息。”
李建昆侧头看了眼李云梦。
李云梦小脸一红:“也、也不特别好嘛,忒直白。”
陈副导微微一笑:“那是一九八三年,陈晓旭当时或许比你还小一点。”
事实上,小倒是不小,陈晓旭那年同样十八岁。
只不过,李云梦的小身板虽然随她爹,但仍然继承了老李家女人的丰腴。
搁后世叫“细枝结硕果”。
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吃得好。
李建昆瞟她一眼:“让你写,你写得出来吗?”
李云梦支支吾吾:“她、她又不是即兴写出来的,给我点时间,说不定哩。”
这时,陈副导又说道:
“当时王导还刁难陈晓旭,给她出了几道题目,她对答如流。也是从那一刻起,王导才真正对她上心。”
他别有意味地望向李云梦:
“记得其中有道题目是:背妙玉的判词。”
李建昆双手环胸,冲小妹努努嘴。他知道这丫头做梦都想演林黛玉,所以才会对陈晓旭生出不服气。
李云梦突然哑火,她想,这是我这个年纪的人,应该知道的东西吗?
瞅着二哥这副模样,她很不舒坦:“你知道啊?”
李建昆不假思索说:“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李云梦猛地望向陈副导。
后者笑容和熙:“一字不差。李先生显然精读过《红楼梦》,早已乱熟于心。”
李云梦惊到了,她想二哥这个大忙人,还有时间精……读《红楼梦》?
她连浅读都读不下去,文绉绉的,一点都不好看。
李建昆伸出一根手指,戳在小妹的脑瓜上:“你呀你,不学无术,还不肯承认别人优秀,如果当初陈晓旭是你,早就打哪儿来的就回哪儿去了。”
李云梦耷拉着小脑瓜,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陈副导心想,那,不一定……
主要这姑娘太俊了,眉眼中有书中黛玉的风情,身姿又格外附和宝钗的特点。
知识可以后补,然而有些东西,父母给了才有。
可遇而不可求。
三人继续前行,不多时,前方出现不少人头。
他们顿住脚,眺目望去,陈副导说:“正在拍摄,一场重头戏。”
李建昆还未有所表示时,李云梦三步做两步奔过去,生怕错过一幕。
然而,来到近前、能看清拍摄过程的地方,只是随意扫一眼,李云梦便感觉头皮发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