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更是防守严密,提防宋军趁着吴军新到而袭营,毕竟这是宋军仅有的有效反击手段之一。
但一晚过去,宋军并没有动作,倒是让林仁肇、潘美暗叹,宋军似乎胆子变小了,放过这次机会,以后更没啥机会了。
“咚咚咚!”
吴军开始传军鼓,这是要集合出营列阵的信号,震耳欲聋的响声,笼罩在十万大军的营地,听的人热血沸腾,气势如虹。
“锵锵锵!”
身穿甲胄的士兵从各营盘排队出来,甲叶子摩擦,发出铿锵有力的声响。
林仁肇、潘美带着一群裨将、都虞侯出营,刚准备号令三军出发,却见陈留城门开启,几名骑兵护送着一位使者来到吴军大营方阵前。
“来者何人?”前方的先锋队率先盘问,若是不回答,就会放箭射杀。
“议和使者,求见吴军统帅。”
“议和使者?”先锋队的都虞侯闻言,立即示意弓箭手放下弓箭,然后派人上前,押送大宋使者。
这名使者是赵德昭的人,负责带书信和信息过来,就是大宋要和谈,昔日的大皇子赵德昭,如今的武功郡王要见吴军统帅谈议和之事。
林仁肇得到消息后,目光看了潘美一眼,询问他的意思、
“潘将军怎么看这件事?”
潘美沉吟之后回答:“宋军抵挡不住吴军,眼看逼近汴京城,赵光义登基后自然不想这么快做亡国之君,所以求和是真的,只是不知道大宋给出的条件如何,即便谈不成,大宋也能争取拖延一点时间。”
林仁肇点头,觉得潘美分析的有道理,跟自己内心想法不谋而合。
“咱们无法做主,派人快马送书信给后方的苏元帅,请他定夺!”林仁肇脸色凝重,他很清楚这可是大事件,哪怕他和潘美也无法做主,必须交给苏宸决策才行。
“不错,兹事体大,当有苏元帅亲自过目、决策!”潘美也是这个意思,此时形势到了关键期,少有决断错误,很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除了攻城之外,谁也不敢轻易下议和的决策。
林仁肇不愿耽搁,立即派出斥候队,携带书信向雍丘方向赶去。
很快,求和书信被送到了苏宸手中,他正带着二十陆地大军从雍丘出发,与汴河上三万水师并行,浩荡而出,接到求和书信,苏宸愣了一下,他倒是推算过大宋的几种应对策略,外交求和是一种,所以苏宸并不算意外。
只是没想到,这次赵德昭成为求和使节团的指挥人,如今他已经不是嫡皇子了,身份尴尬,没有在京城待着,却来与吴军求和,让苏宸没料到。
孟羽彤在汴京待了三年,对赵光义、赵德昭等人都做过深入研究和观察,忍不住说道:“赵光义有点多疑,刚登基做了大宋皇帝,应该要防备这个赵德昭,没想到会放他过来求和。赵德昭人品倒是不错,有些耿直,甚至意气用事,秉性不坏,只是做事手段还有一些稚嫩。”
苏宸听了孟羽彤对赵光义、赵德昭的评价,倒是挺准确的,点头说道:“赵德昭,有点意思,倒是可以挽救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