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如松很清楚附近的地形,大阪一片平原,虽然大阪是坚城,但是面对官军的火炮,真要是被官军围困起来,陷落肯定是早晚的问题,而京都附近山岳纵横,确实是能够伏击官军的好地方,所以无论是查大受还是李如松,都很清楚,丰臣秀吉肯定会在此设伏的。
但是李如松很有自信,倭军的水平在他看来不过如此,而且他熟悉附近的地形,在经过思考之后,李如松断定,丰臣秀吉必然在伏见城设伏等自己。
李如松很肯定此事,原因很简单,虽然丰臣秀吉在小田原城惨败,但是毕竟还是有数万之兵的,而且听说毛利辉元也出兵支援丰臣秀吉了,李如松估计,再怎么也有七八万之数,这么多的军队,加上还想将官军兜住的话,肯定是要一片比较大的战场的。
而在京都附近,既符合伏击的地形,又能够有足够的战场容量,就只要伏见城附近了,伏见城的两侧山岭上可以埋伏大量的军队,同时伏见城也可以作为倭军本镇的核心,用伏见城和倭军来吸引官军主力,所以李如松是很清楚丰臣秀吉的想法的。
而第二天丰臣秀吉再度派遣使节向李如松求和,则更加坐实了丰臣秀吉的想法,李如松拿着丰臣秀吉的乞和文书文书问道:“查叔怎么看此事?”
查大受笑着说道:“欲盖弥彰罢了。”丰臣秀吉认为可以通过乞和来麻痹李如松和查大受,但是没想到弄巧成拙了,他们两人都是老于军务的将领了,这些事情要是都看不出来的话,还领什么兵,打什么仗,现在官军必欲灭丰成秀吉等强势大名,这点几乎是明牌的,丰臣秀吉自己也很清楚此事,在这种情况之下,他还多次向李如松这个前线大将乞和,想要干什么已经是呼之欲出了。
李如松有时候深刻怀疑,倭军的所有谋略,是不是都是从三国演义里面的学来的,见丰臣秀吉和李如松玩心眼,李如松自然也要和他玩玩心眼了,李如松于是召见了丰臣秀吉的使者,盛气凌人的问道:“丰成秀吉命尔等来是为了何事啊?”
那使者面对顶盔掼甲的官军将校,倒是并不惧怕,上前镇定的说道:“秀吉公遣在下来是和天朝休兵和好,秀吉公愿永为大明臣子,世守臣节。”
回答丰臣秀吉使者的是帐中大明官军一众军官们的耻笑,李如松更是讪笑着说道:“这个时候想起来当大明的臣子了?早干什么去了?回去归报而主,要是早早剖腹的话,或许可以免去三族之诛,否则的话,天兵到日,就是尔等身死族灭之时!”
没想到丰臣秀吉的使节丝毫不怕,对李如松说道:“李总戎麾下固然是天兵神勇,但是小邦也有勇武之士,何必为此弄得生灵涂炭呢?”
李如松哈哈大笑之后说道:“不须多言。倭国亦有何罪,但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乎!回去告知丰臣秀吉,要么自己将首级献上,要么本帅亲自来取!”
说罢李如松就命令麾下亲兵将丰臣秀吉的使者乱棍打出,而被派来出使的正式丰臣秀吉的小姓石田三成,他回到伏见城中,向丰臣秀吉、毛利辉元、显如以及一众倭军大将详细讲述了李如松的态度,面对李如松的骄横,倭国上下极为满意。
丰臣秀吉说道:“唐人自己都说过,骄兵必败,李如松如何骄横,破之不难。”在丰臣秀吉的鼓动下,倭军的士气有所有恢复,不过在私下里和丰臣秀吉对话时,石田三成却非常悲观,石田三成认为,李如松固然表现的非常骄横,甚至官军的一众将校都表现的很骄横,但是正是这种上下同心的骄横使得石田三成感到怀疑了。
官军那么多的将领,难道全都是一帮骄横轻浮之辈吗?这有没有可能是官军故意表演给自己看的,不过当着倭军的大将们,石田三成并没有说出这些话来,因为他很清楚自己人微言轻,而且大战在即,倭军需要鼓舞士气,这些话只适合私下里讲。
在听了石田三成的话之后,丰臣秀吉沉思良久之后说道:“佐吉(石田三成小名),你回到大阪去吧!该准备了。”石田三成当然知道丰臣秀吉的意思,连夜返回大阪,持丰臣秀吉的军扇加强大阪的守备。
而丰臣秀吉也在做最后的准备,现在对于倭军来说,最重要的问题是士气不振,面对连战连捷的官军,倭军始终有些提不起士气来,在这个时候,丰臣秀吉也顾不得许多,将库存的金银从大阪运到伏见城,丰臣秀吉说道:“军中有善立功而善求丰厚之俸禄者,不可限制其赏,将吾之俸禄赠与亦可。”丰臣秀吉对于参战的倭军士卒大加赏赐,总算提升了一下倭军的士气。
而丰臣秀吉在小田原战败之后也和诸将总结了经验教训,官军不仅在骑兵和火炮两个方面远胜官军,最重要的还有官军的火铳犀利,大量倭军都是被官军的火铳所伤的,所以为了和官军对抗,丰臣秀吉这次集中了大量的火铳,仅毛利辉元就带来了八千铁炮足轻,加上丰臣秀吉麾下的铁炮足轻,倭军在火铳数量上是超过了官军的。
同时丰臣秀吉和诸将商量之后,任命小西行长为总大将,负责临阵指挥,丰臣秀吉亲自坐镇伏见城,本阵就设在伏见城,丰臣秀吉就在伏见城作战,倭军背城作战,而黑田长政和毛利辉元分别率兵埋伏在两翼的山上,丰臣秀吉的计划很简单,就是吸引官军骑兵和步兵脱节,集中兵力吃掉官军一部,然后再率领大军和官军主力步兵决战,没有骑兵掩护的官军步卒,在地形对其不利的地方,再加上倭军的兵力优势,还是有胜算的。
关键就是先吃掉官军的骑兵,这点就看加藤清正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