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些信息,也早就被官军望楼之上的士卒们发现了,他们迅速向所发现了情况向徐渭汇报,徐渭笑着对丹羽长秀说道:“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能战而胜之!”
丹羽长秀也认同徐渭的判断,作为曾经织田信长的亲信,丹羽长秀是很熟悉倭国军队的,他很清楚,倭国军队兵民比过高,兵农分离程度低下,军队建设差,后勤补给坑爹,行军杂乱无章,更不用说各方实际上都是联军,各怀私心,行动不一。
最要命的就是倭国军队缺乏韧性,不耐苦战,这点是最要命的,在平时倭国内战中,尚且看的不明显,因为大家的水平的都差不多,谁比谁也强不到哪里去,但是一旦遇到像大明官军这样的正规军队,倭军的这些缺点就暴露无遗了,现在倭军士气已经大不如前了,而反观大明官军,虽然也受到极大的伤亡,但是还是能够保证相应的士气,这点就不是倭军能够比拟的。
虽然现在战事尚未结束,但是丹羽长秀认为胜负已经是没有悬念了,而在小田原城下的德川家康和丰臣秀吉也已经得知本多忠胜重伤不治的消息,现在是福岛正则指挥倭军继续作战,丰臣秀吉等人在对岸严密关注了战况,他们很清楚,倭军并非没有尽力,之前在本多忠胜的指挥下,倭军一度逼近了官军的营垒,与官军肉搏了起来,但是官军虽然用重炮偷袭本多忠胜,使得倭军功败垂成。
现在福岛正则虽然接过了指挥权,但是对于他的能力,很多人是心存怀疑的,很多人都在质疑这仗能否再打下去了,丰臣秀吉看向德川家康,德川家康起身说道:“既然平八郎(本多忠胜小名)指定了猪武者,就应该让猪武者担任总大将。”
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两人都很清楚,此战是关系到他们两人生死存亡的大战,要是失败了的话,徐渭是绝对不会放过他们两人的,所以不管怎么说都要打到底。
而在福岛正则的威逼下,倭军士卒们再次向着官军的营垒发动了进攻,福岛正则不愧是号称猪武者的人,果真是长了一颗猪头,福岛正则将大量的铁炮足轻和弓箭足轻布置在倭军的最前方,然后是由使用长枪的武士和枪足轻所组成的所谓枪衿,也就是一种倭国的长枪队形,实战中通过松散站位实现层次进攻,遇敌时可收缩为密集阵型,并结合拍枪、挑拨等特殊操作争夺武器控制权,最后面是精锐武士和母衣等。
看到福岛正则排出了这个阵型,丹羽长秀不禁以手扶额,对徐渭说道:“经略大人,胜负已分,天命故不在倭国也!”
徐渭则是笑着说道:“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空!”
福岛正则的这个阵型并不能算是有多大的错误,现在倭国大名之间的交战,也多采用这种阵型,弓箭铁炮在前,然后是枪衿,最后或者两翼是精锐武士和母衣,这是倭国的正常战法。
在实战当中,双方先用远程武器打击,然后就是用枪足轻交战,在交战的时候,长柄奉行在战士的后面通过下知传达命令,右腿在前,左腿在后,长枪如绀屋(染房)的虎落竹一般立着,在接到长柄奉行命令之前,禁止滥打,立着枪,敌人的长柄部队一边打地一边接近。对于接近的敌人,看到敌人的枪落在地上,奉行双方同时发出进攻的命令,战士一齐放下长柄,左腿向前迈出,发出ei,ei的声音攻击。
这也是一般倭国大名之间交战的办法,长柄足轻集团合着拍子,向下挥动长枪,缩短了与敌人的关系,最后是长柄足轻集团之间的互相攻击。长柄足轻是横着排着一列,进行战斗的。接着,随着弓、火铳的攻击之后,长柄足轻的再进攻使敌人崩溃,在这之后,武士单元进行突击。长柄足轻集团是排在了远战兵器部队和武士的单元之间的,是作为武士的单元的前卫而作战,不是左右胜败的突击兵种。
如果说这是倭国大名之间的决战的话,福岛正则的这个排兵布阵还算得上中规中矩,但是问题是这根本不是和倭国大名之间的战斗啊!这是在对抗大明官军,福岛正则将倭军中宝贵的远程兵种当成了炮灰送到大明官军的炮口前,想要通过所谓枪衿在近战格斗中压制官军的长枪和刀牌,然后再为倭军中的精锐武士创造条件,这个想法当然不能说错,对于现在的倭军来说,能够拿得出手的也就是这些所谓的武士们了。
不管是之前的本多忠胜还是现在的福岛正则,他们的想法都是一样的,就是想要将官军拖入近战之中,好发挥武士们善于近战搏斗的长处,也算以己之长,克敌之短了,但是他们没有想过的一个问题就是,倭军的长枪足轻是否是官家长枪刀牌手的对手呢?
事实上,丹羽长秀很了解倭军的现状,虽然倭军中确实有不少的武士也是善于使用长枪的,但是绝大部分的足轻都是临时征募而来的,所以为了使得这些长枪足轻们能够发挥作用,倭军的长枪战术和大明是不一样的,倭军的长枪足轻更多的使用所谓的叩击战术。
所谓叩击,就是就着口号,大家一起将枪中幅度得直上直下来回叩打以压制敌方长枪,同时因为是集体同时做出这样的举动,形成类似铁炮齐射一般的己方阵列对对面的整体压制:叩枪过程中,压制血赚,逼近后打到对方身体也不亏。砸到对方手部,逼迫对方因疼痛而松开武器也是非常划算的。
这样的叩打压制过程,不但可以让武道外行的足轻杂兵也能压制对方,抢夺中线,对于振奋己方士气,破坏敌方士气和阵型也有极大的帮助。并且,如果抱着去突刺的心态在枪合中摇晃刺击长枪,则反而会被敌我双方混乱的枪势所淹没,这是倭军长枪的一贯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