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师伯,今岁以来,我也有在白石书院求学大半年。”
“……”
“哈哈,十一岁的乡试亚元,崇如还真是好运气。”
“说来,你此时来这里也是刚刚好。”
“因明岁春闱之故,草堂里的一些举人都北上了,剩余的举人也就数位。”
“其余便是一些普通学员了。”
“腊月里,我时间很多。”
“也能够抽出很多的时间。”
“……”
“多谢师伯。”
“你老师在书信中有言,你接下来的经义文章习练,由我负责出题、修改、斧正。”
“两天一次,你觉如何?”
“……”
“一切听师伯的。”
“……”
午时。
天气晴好。
竹林草堂的用饭之地,一处隔开的静室之内,周应东与面前的秦钟一边用饭,一边相聊。
面前的这位少年人,真的只有十一岁?
着实不可思议。
看他的个头身量,十四五都可能的。
然!
天下间的确有人长得快,倒也不为很诧异。
观其言行举止,微微颔首,家教礼仪都是很好的,而且从肌肤色泽、形貌来看,家境不错。
才学!
顺天乡试亚元,就是在江南之地,也足矣明证。
因春闱之故,自己近月来空闲时间不少,多教导一个举人,还是无碍的。
那首诀别诗!
写的真好。
普通士子,一个人一生能够写出一首传诵天下的诗词就足以自傲了,现在,他就已经做到了。
一边用饭,一边言谈考校着。
未几,周应东多有满意。
言之有理,言之有物,条理清晰,思绪很快。
“鲸卿!”
“这是书院的一位举人,王永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