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言之,那支被草原人隐藏起来的骑兵部队,对于眼下的卫青来说,只需要留意一下即可,不需要太过重视,真正的对手乃是被草原人放在明面上的30万骑兵。
30万骑兵,听上去数字不小,还是在草原上作战,是草原骑兵最熟悉的战场环境,对于草原来说,优势是不小的,但对自家部队有着充分了解的卫青,却也没有太过为难。
以20万龙武卫的战斗力,还有军中那么多的优秀将领,击败30万草原骑兵并不是什么太困难的事情,一场硬碰硬地正面大战就足以奠定胜利。
只是卫青打草原人,可不是简单的击败就行了,那是以重创乃至歼灭为目标,最主要的是要大量杀伤草原骑兵的有生力量,削弱草原人的战争潜力。
全部都是骑兵,又是在最为适合骑兵作战的辽阔大草原,自家兵力有限,无法四面包围,若是露出败象,草原人肯定会四散撤离,没有包围的情况下,无法做到全歼,多少是有些不太美的。
冥思苦想了一阵之后,卫青还是认为,要想尽可能多地消灭草原骑兵,就不能一上来就玩决战,要温水煮青蛙,充分利用好自家的骑兵部队,还有装备精良的步兵部队。
在出发之前,叶白就将此战的指挥权全权交给了卫青,有任何计划和决策,卫青都可以一言而决,甚至都不需要向叶白进行汇报。
可卫青不是岳飞,从大军出发之后,事无巨细,几乎日日请示,汇报情况,叶白虽然面上显得有些不太耐烦,可心中却是感觉到非常舒服,对于卫青的喜爱也是日益提升。
连行军途中的小事,卫青都没有忘记汇报,制定作战计划这等大事,他自然是更加不会遗忘。
当着刘伯温、陈平等谋士的面,卫青淡定地说出了自己的计划,听得几位以脑子着称的谋士们连连点头,没有人提出什么异议,只是补充了一点细节,让卫青的作战计划更为完善而已。
作战计划得到了叶白的认可,卫青也就没有了任何顾忌,拿出大将军的风姿来,擂鼓聚将,召集军中将领,分别下达了任务。
命令一下,分三路进入草原,却又已经合兵一处的龙武卫主力就开始行动起来,两支规模庞大的骑兵部队带着大量的干粮、淡水开出了大营。
而在营地之中,10万随军出征的民夫几乎日夜不休,加固着营寨防御,得亏在出征之前,就携带了大量的木材等物资,若不然在草原上,可没有那么多的木料可供他们使用。
携带这么多的木材,对于运输的压力可想而知,幸亏叶白随军出征,不需要考虑粮草辎重方面的问题,若不然20万大军出征,骑兵数量更是高达15万之多,光靠10万民夫运送的粮草,根本就无法支撑太长时间。
有了充足的资源,大营的搭建就变得轻松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本还显得有些简陋的营寨变得完善起来,将整个营寨环绕起来的木制寨墙,又高又厚,都能称之为小型城墙了。
大量的箭塔,每隔一段距离就修建了一座,沉重的三弓床弩被安放在了箭塔的射击平台上,再加上上层和下层的弓箭手,一座箭塔就是一个强大的火力点。
营地外围,绊马索、鹿角等等防御设施更是被大量安放,数量之多,分布之密集,看得人一阵眼晕,还有挖掘的数道壕沟,虽然没有引入水流形成野外护城河,可对于高速冲刺的骑兵来说,绝对是难以逾越的鸿沟。
寨墙之上,一支支身穿铁甲、手持刀枪的士卒来回巡视,严密监视着营地周边的情况,地势平坦的草原环境,没有什么阻碍,视野环境极佳,能够看到很远的距离,在大白天几乎没有被偷袭的可能。
在营寨内部,一支支部队按照卫青的命令,分别驻守在不同的区域,他们都被划分了防御区域,只要草原骑兵进攻,他们就要在第一时间顶上防御位置。
毕竟这么大面积的营寨,往来传递命令可是有点麻烦的,光靠旗语或者号角也不太够,提前分配防守区域,也能够大大减轻将领们的指挥压力。
龙武卫的备战进行得有条不紊,一副在草原上扎根死守的样子,这无异于在草原人的脸上狠狠地打一巴掌,他们是绝对无法容忍自家草原被他们看不上的秦国人占据的,那是玷污了他们的荣耀。
在卫青的放水之下,草原人派出的斥候、哨骑,终于能够靠近龙武卫营地进行近距离侦察,也终于明白了卫青所打的主意,一个个部落首领差点没有气得吐血。
进入草原也就罢了,这种事情大陆各国都曾经有人做过,现在还要扎根大草原,那可就有些过分了,绝对不能接受,必须要消灭龙武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