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颜亮无奈之下,只能暂时放弃了南征的企图,先专心稳住国内。
这一稳,就是整整八年的时间。
绍兴二十八年,也就是秦桧死后的第三年。
稳住了国内,又派兵北征杀了数以万计蒙古人,自认为达成了初步练兵的完颜亮,觉得时机也差不多成熟了。
这一年,南宋“江南贺大金正旦使”,礼部侍郎孙道夫抵达汴京,向完颜亮道贺元旦。
然而,负责接待孙道夫的金国大臣敬嗣晖,却毫不客气地将孙道夫给斥责了一通。
“这二三年,尔江南行事,远不如秦桧在时恭敬,何也?”
“回去告诉赵构,让他谨记侍奉上国的本分!”
孙道夫闻言,自是只能赔笑道歉,各种好话说尽。
但等回到使馆,孙道夫心中也是颇为疑惑,自言自语。
“无论是礼单还是礼数,和往年相比都是一样的啊……”
以赵构最喜欢下跪求和的性格,压根就不可能在这种涉及到金国的事情上失礼。
孙道夫想着想着,突然一惊,脸色大变。
“该不会是金人刻意挑事吧?”
回到临安之后,孙道夫便原原本本地将情况奏明赵构,并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陛下,金人似有窥视江淮之意。”
这其实已经是在考虑到赵构一贯的立场后,比较委婉的说法了。
孙道夫内心中真正的想法是,他觉得金人可能会南下灭宋!
赵构闻言,脸色顿时大变。
战争难道又要来了?
这怎么行!
赵构忙道:
“朝廷和朕待金国甚厚,金国以何名开启兵端?”
孙道夫咳嗽一声,道:
“当今金国皇帝杀其父兄而夺其位,兴兵岂问有名?”
“臣请陛下早做预防。”
赵构闻言心乱如麻,半晌都说不出话。
一旁的左相沈该听完孙道夫的话,顿时就不高兴了。
“孙大人,你这是什么意思?朝廷眼下的大政方针以和平为先,你总在陛下面前说这些武人兵戈之事做什么?”
沈该同样也是主和派的大臣,出于捧赵构臭脚保相位的心理,对任何这方面的事情都非常敏感。
孙道夫无奈道:
“沈相公,非我危言耸听,乃是一路亲眼所见。”
沈该越发不爽。
老子是左相,说你两句你还敢顶嘴?
一怒之下,沈该一个大帽子直接扣了上去。
“我看,你分明就是想要误导陛下,图谋引张浚重新入朝!”
果然在听到了这番话之后,赵构脸色顿时变了,对孙道夫的语气也转为冰冷。
“好了孙卿家,你说的话朕知道了,你下去吧。”
【赵构、沈该君臣并不愿意相信孙道夫的见闻,反而很快就将孙道夫贬职外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