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冯梦龙的故事里,白蛇是见色起意。
没有什么报不报恩,就是白蛇见许仙(许宣)长得好看,是个小鲜肉,一见钟情,遂生欲念,欲与书生缠绵。
而这许仙某些方面条件特别好,白蛇一试,就停不下来,干脆嫁给他。
冯梦龙想改一下,就按照后人的报恩理念,白蛇是为了报恩才嫁给许仙,而不是见色起意。
这样的故事比见色起意好多了,肯定能吸引穷书生、一姑娘。
念及苏杭名声,冯梦龙又觉得后人说的确实有道理。
白蛇在青城山修炼,没吃人、没害人,到了杭州报恩,结果被法海镇压,太不近人情了。
但是改成大团圆结局,又少了些许味道。
捋着胡须,冯梦龙突然想通了,金山寺在杭州,关我一个苏州府的什么事?
杭州名声差,这不是应该的吗?
散装的江苏,不是一日建成的。
明朝时期,和现在有些像,应天府是皇都,自认为在南直隶里高人一等。
但苏杭扬瞧不上应天,一则应天基本是勋贵、不得志官员的自留地,要能力没能力,要钱……也没多少钱,也就是祖上跟对了人,属于暴发户,是new
ney。
二则,应天府的文风也一般,有明一朝,别说状元了,三甲都没几个。
反观苏杭扬,要钱有钱,要文风有文风,是old
ney!
老贵族瞧不上新贵族,是常态。
就像世家瞧不上皇帝一样。
李唐,胡风也,赵宋,小兵也,蒙元,蛮夷也,朱明,乞丐也。
在世家心中,连皇帝都这样评价,更何况一群才当上勋贵的新贵族。
而苏杭扬之间,互相也瞧不上。
在南直隶的鄙视链上,苏杭扬第一。
三者并列第一,纯粹因为苏杭不分上下,分不出个高低。
并且苏杭认为扬州也只是个添头。
松江第二。
给皇都一个面子,应天府排第三。
当然,应天府不认,一直自认第一。
所以,身为一个苏州人,能给杭州上眼药的机会,冯梦龙自是喜闻乐见。
一字不改,就是杭州的和尚没有人情味。
冯梦龙想了想,还可以加些情节。
比如法海为什么知道白蛇是和尚?
因为有人告密。
谁告密?
杭州士子,喜欢白蛇,想从许仙身边抢走白蛇,但白蛇忠贞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