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五纳米制程。”
屏幕那头的竺照江举起了手,弱弱的问了一句
“沈总,据我所知四十五纳米制程的晶圆生产线似乎也不便宜吧?”
“对,搭建一条生产线的总投资额大约是三十六到四十六亿美刀,每个月大约能生产三千颗晶圆。”
三位股东只是听说过芯片工厂投资大,没想到大到这种程度,全都吓了一跳。
这么大的数字让黄漳提意见的声音都变小了一些
“沈总,这么大的投资,我们玩得起吗?这投入产出比……”
“我知道投资很大,但是产出也会很丰厚啊,一颗四十五纳米制程的芯片售价现在差不多一千二百元,净利润率保守估计能达到百分之四十;
一块晶圆大概能切割出五百块良品芯片,净利润超过二十四万;
也就是说一条生产线的月净利润就高达七点二亿元。”
黄漳习惯性的掏出计算器开始按了起来
“乖乖,沈总,按你这个说法,最快三年多就能回本啊。”
“如果算上建设周期,还有其他损耗,应该要六到七年,后面就是纯赚。”
说到这里,沈辞可以看出来,三位股东的眼睛都亮了起来。
苦几年,后面每个月多赚几个亿,这种好日子谁不想过啊!
不过黄漳还是有些担心
“沈总,按照公司今年的资金情况,最多只有四十亿可以用来投资,这恐怕……”
“这个不用担心,我和任老商量好了,晶圆项目启动最快是在明年年底,到时候我们两家各出资一百亿,各自持股百分之五十;
然后再从银行贷款一部分,从国家和地方财政再申请一些补贴,这样算算启动项目足够了;
像运营资金,采购原辅料,等建成之后再投入就是了。”
就这样,在巨大利润的诱惑下,这天晚上,青柠科技四大股东敲定了关于和华威合作的事宜。
这一年,也就是2007年,十月,华威海斯和青柠科技芯片研究院正式合并。
合并之后,华威海斯正式更名为华威青柠半导体,注册地仍然在鹏城。
很快,关于四十五纳米制程的芯片研发工作便静悄悄的开始了。
十二月,华威和青柠科技的第一笔款项到账,开始正式订购四十五纳米制程的光刻机、刻蚀机以及薄膜沉淀设备。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在羊城多逗留了两天,关注了一下新产品的开发工作。
看到一切都在按计划推进,这下沈辞就放心了,踏上了返回魔都的飞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次一口气花了这么多钱,做了这么大的一笔投资,沈辞觉得还是有必要和家人们通报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