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有半点疑点,不需要讲什么证据,直接就会让人脑袋落地。
吕氏若有一丝疑点,老朱未来即便被逼无奈立朱允炆太孙,也得让吕氏暴毙而亡。
莫非……是有人借吕氏之手?
二人越想越心惊。
吕氏进宫后,需日日讨好大嫂,时常奉茶送点心。
大嫂过世后,她想被扶正,又得讨好娘和大哥,少不了要送些饭菜汤羹、滋补之物、首饰衣物。
若有人借着她想上位的心思,在这些东西里动手脚,再暗中引导,确实有可能神不知鬼不觉。
而能做到这一点的,必然是吕氏亲近可信之人。
吕氏的父亲吕本,曾在元朝做官,又是凤阳人。
大明立国后,吕本历任吏部尚书、礼部尚书,还管过江南盐运,与江南士族来往密切。
“嘶~~~”二人倒吸一口凉气。
怪不得大哥让老四别查。
前朝旧臣、凤阳旧部、江南士族……这些势力盘根错节,若真与此事有关联,一旦查下去,按爹的脾气,不管有没有实据,定会掀起一场腥风血雨,从上到下,死个几万人都打不住!
还好勋贵大概率没参与。
大侄儿朱雄英身上流着常家的血,勋贵们自然希望大哥之后,由雄英继位。
若是连勋贵都牵扯其中,那这事就彻底闹大了,不亚于再打一场立国之战。
二人心中天人交战,御书房内一时寂静无声。
老朱没理会他们的心思,目光落在朱棣身上,沉声道:“吕氏那边,你大哥是怎么安排的?她腹中那胎,快生产了吧?”
“大哥说,医者诊断吕氏胎位不正,母子恐有性命之忧,他与大嫂正在日日为其祈福。”朱棣如实回话。
老朱眯了眯眼,吐出两个字:“汉武?”
朱棣会意,立刻回应:“汉文。”
朱樉、朱棡听得一头雾水,面面相觑。
好好的,怎么扯到汉文汉武了?
一旁的蓝玉却嘴角微扬,眼底闪过一丝了然。
自天幕现世后,他也开始发奋读书,如今总算略有所得。
陛下问“汉武”,是想问燕王,太子是否要学汉武帝“去母留子”,留下朱允炆。
而燕王答“汉文”,则是说太子学的是诸吕之乱后的汉文帝。
不仅要除吕氏,连带着吕氏所生的儿子,也绝不会留。
汉朝吕,明朝吕,这般对应,实在精妙。
蓝玉心中暗叹,终于明白文人为何总爱说些云里雾里的话,那种彼此心照不宣的通透感,确实爽快。
这经典古籍,果然得学,还得好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