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延赞讲起这一切眼里有着欣慰的泪水。
在小姑姑夫妇到达北漠王庭的三个月之后,他阿爸含笑而逝。
相对于大夏人的守丧风俗,北漠人更为洒脱自由,全无这些礼节。哀由心生,真正的悲伤怀念是个体的,隐秘的,深埋心底默默凭吊的。
呼延赞以右手捂着心口,躬身向着书香夫妇致谢:“阿爸说,一定要我感谢你们,让小姑姑感受到了天伦之乐,有儿有女有孙。小姑姑在大夏几年,过的十分愉快。从此以后,我们就是兄弟!”
r》 慌的东明与书香立时还礼不迭:“阿爸阿妈救了我的命,在我们大夏,等同于再生父母……”东明颇有几分不好意思道。
于是欢欢便多了一名伯伯。
这个伯伯最显着的特点是钱多。
他在宣布成为东明的兄弟之后的那个早上,招呼手底下的护卫将自己的行礼扛到了东明家,坚决不再住到客栈,而是要住到‘自家兄弟’家里。
这位不见外的大伯住进来之后,欢欢忽然之间就格外幸福了起来。
娘亲不让吃的不让玩的违禁品便被源源不断的偷渡了进来,更多添了许多新鲜小玩意儿,这引得很长一段时间,欢欢放学之后,总喜欢一头往呼延大伯住的客院里钻。
待到九月份,呼延赞准备回北漠的时候暗示自家兄弟:“大哥家里的幼子今年五岁了,可上马拉小弓,算帐做生意,气性又好……”
书香与东明不明所以,只盛赞:“不亏是大哥家的儿子,就是聪明。”
呼延赞本来少见的学了一回南夏人的含蓄婉约,哪知道这两人完全不明白自己话中含义,当下心里发急:“这样子的孩子,东明与弟妹难道不想招为女婿?”
书香与东明:“……”
欢欢还有一月才满两周岁吧?
呼延大哥您到底是有多恨娶啊?
呼延赞怏怏而回,不过多了个有钱的大哥,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东明的生意在这位大哥的扶持之下蒸蒸日上,十一月份,改为东记的原裴记又开了钱庄,连慈安堂的学堂也请了好几位先生,对外开放,可容穷苦人家的孩子前来附学。
连存索性另择校址,逼着东明砸银子建校,正正经经的办起了书院。
响水史上的第一座书院诞生,名为香山书院。
不同于别地的书院,皆以读书为要,香山书院不拘男女皆收,教习的课程除了科考六艺,还有各种生存技能,比如刺绣裁剪,医马相马,拨珠算帐,打铁造屋,引水种田……市井百业皆有,请来的皆是城内各个行业的佼佼者,旨在让学生们了解世情百态,生计艰辛,又依兴趣而选择将来的人生道路。
有从京城过来的那些富贵人家,听闻响水如今繁华,慕名而来,结果听闻香山书院这般办学的法子,顿时嗤之以鼻,“这般乱七八糟的书院,真是让方家笑掉大牙,恐怕几十年也教不出
一个秀才来……”
哪里知道二十年后,香山书院却以教出一批批踏实勤奋而又知世情百态的学子而扬名天下。
不同于其他书院的学子殿试之后分派各处为官,对政务及百姓皆有预估不到的许多疏漏之处,香山书院的学子当官之后,却以爱民亲民,为民请命为宗旨,清政廉明,往大夏沉闷的官场注入了一股新清的风。
其中尤以铁良与白敏最为出名,两者皆是出了名的爱民如子,从小小县令一步步爬了上去,此后几十年,声望渐盛。
此是后话。
彼时的连存办书院,并不曾想过几十年后桑榆晚景,垂垂老矣之时,桃李满天下。
他所想的,不过是给响水烈属孤儿及穷苦人家的孩子教会一技之长,指引一条通往幸福生活的小路,能够引领着他们走向憧憬的未来,又或者有读书天赋的孩子创造条件,不致被埋没。
他种下无数颗种子的时候,实不曾想到过,会收获许许多多的良材。
世间许多事情,往往总在不经意之间改变,也往往是在不经意间,改变一个人原来的面目。
十一月初,响水下了厚厚一场雪,燕檀娶亲的前半个月,新娘子已经由长兄长嫂送嫁,到达响水的那个早晨,军中许多将领前往城门口去瞧热闹——并非是瞧马车里端坐着的新娘子,而是去瞧新娘子的兄长左迁——贺黑子家中却发生了一件算不上好的事情。
早晨天刚亮,贺父起床的时候发现贺母中了邪,嘴角歪斜,流着口水,全身僵硬,说不出一个完整的字……
众所周知,莲香是个极为孝顺婆婆的媳妇,无论贺老太如何苛待她,她总是微笑以对,面不改色的吩咐厨房给老太太张罗吃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