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开荒垦田行动逐年进展。
统一十四年后。
长江以南的耕地面积翻了一倍不止。
加上曲辕犁,铁制农具,沤肥,先进种植技术的普及。
以及各级官府对于农桑的大力扶持。
南方的水稻产量一年比一年多。
特别是在“华优一号”杂交水稻推广种植后。
平均亩产量提高了一石以上。
加上交趾郡红河三角洲,柬郡澜沧江三角洲,缅郡红水河三角洲一年三熟的三处粮仓。
自古以来让统治者头痛的粮食问题。
即将在大周天子宇文衍的手上得以解决。
听到粮食丰收,大小粮仓储备满盈。
宇文衍作为当朝皇帝,天下百姓的大家长,心中也是万分高兴的。
此外。
户部尚书苏威奏报了真番郡和倭奴道的移民事宜。
经过宝船船队两年不间断地往来。
百济,倭国旧地的百姓,尽数迁至神州大地。
主要分散安置在江西,湖南,湖北,岭南,黔中,云南六道。
也有部分“顽固分子”的眷属,被安置到了西北,青海,吐蕃三道。
与此同时。
秦王宇文贽镇守的真番郡,已经移民十万安居。
倭奴道规划的前期五十万中原百姓,也已全部到位。
分别安置在各郡。
在镇疆王爷宇文元,总管张须陀,刺史尹东臣的带领下。
各级地方官衙开始行使管辖。
道郡县三级官僚系统有效运行起来。
刺史府对移民进行均田,帮助建房,安家落户。
经过这么一番釜底抽薪,腾笼换鸟。
倭国彻底失去死灰复燃的可能。
后续。
还会有数十万移民前往。
以后,这处海岛疆域成为华夏版图的一部分。
这方时空的后世。
再也不会出现倭寇侵扰海疆,小日子杂种犯我国土的耻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