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女子痴痴的望着林黛玉笔下那张纸笺,好似那不是一张纸笺,而是一位……多情公子。
唯有赢杏儿的面色古怪,趁着其余人都出神之际,她悄声问林黛玉道:“这真是他写的?”
林黛玉断然否定道:“不是。”
赢杏儿嘴角抽了抽,眼神嗔视着林黛玉。
林黛玉小眼神比赢杏儿灵动多了,眨了眨后,俏皮一笑。
那些人虽然没甚恶意,可她也不愿别人笑话贾环粗鄙不文。
“一往情深深几许。
深山夕照深秋雨。”
杜真喃喃自语,念了一遍又一遍。
脑海中,却已是勾勒出一偏偏浊玉公子,身着白袍,腰悬宝剑,眼若星辰,眸色忧郁。
龙蟠凤逸,倚立星辰下。
他允文允武,洒脱不羁。
他重情重义,且从不倚红偎翠……
这世上,竟有此等郎君。
一旁处,林黛玉和赢杏儿见靠在跟前的杜真,面若桃红,眼若秋波,呼吸急促,眼神迷离,两人将将是“过来人”,岂有不明白这丫头动情之理?
偏两人都受了某三孙子的影响,性子里都带着促狭气,两人你看我一眼,我抛你一眼,暗自偷乐。
杜真毕竟不是傻子,没有完全沉迷。
感觉到身旁的动静后,先是俏脸一红,随即正色道:“林兄,这两词,当真是宁侯所作?”
林黛玉反问道:“杜兄,你定是饱读诗词的,你可曾在前人的诗集词卷中,看过这二词?”
杜真缓缓摇了摇头,看着林黛玉几上的纸笺,真心爱到骨子里去了,叹息道:“这样好的词,自宋以来,又见过几?若是前人所为,又岂能默默于世……
真真想不到,宁侯竟然……如此才华。”
别人虽有疑惑的,但却不好当着林黛玉的面说出。
刚才林黛玉写下这二词,本就是为了贾环张目。
她们又找不出证据,说见过这二词,所以也只能咬牙认了……
却不想,她们忍得住,林黛玉自己却咯咯笑起来,道:“诸位兄台切莫当真……”
“嗯?”
杜真等人闻言一怔,疑惑道:“莫当真?”
林黛玉笑道:“我也不知这词到底是不是环儿所作,他自己却从不承认,只说是家里牧场上放牧的鞑子,族里出了个了不得的人才,作了这些好词。”
“什么?鞑子,怎么可能?”
一群姑娘惊的纷纷站起身来,满脸不信的齐声问道。
林黛玉道:“他只是这样说,可我们府上的姊妹们,后来寻了好些婆子去庄子上问,也没问出有过这样一个人……”
“啊!我知道了!”
杜真忽然叫了声,将众人注意力吸引去。
她一脸肯定道:“我听我爹爹说,贾……宁侯最不喜文官,也看不起读书人。所以,他才将这样好的词,托名为骚鞑子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