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视着朝堂上那些一脸凝重的大臣们。
缓缓开口问道:“各位爱卿,对于当前的辽东局势,可有良策应对?”
兵部右侍郎刘大夏眉头紧锁。
沉声奏道:“陛下,臣认为。
陕西总兵陈钺应当严守防线。
不可轻举妄动。
而辽东之地,却需我们主动出击。
狠狠打击蒙古人的嚣张气焰。
伏羌侯毛忠将军,身为北军左都督,威望卓着,骑射精湛,正可担此重任。
领兵出征,必定能大获全胜!”
他的话音刚落,兵部尚书王越便站起身来,皱着眉反驳道:“刘大人。
驱逐蒙古军固然重要。
但也不必劳烦左都督亲征吧?
何况,朝中还有诸多大将可用!”
刘大夏却不为所动,坚持道:“陛下。
陕西那边我们已经有所布置。
但辽东乃是大明门户。
绝不能有丝毫闪失。
有伏羌侯出马,定能扬我大明国威。
振奋军心,臣恳请陛下恩准!”
内阁次辅刘健也站出来支持刘大夏的观点,补充道:“陛下,伏羌侯毛忠将军出身骑兵世家,祖上为蒙古人。
对于骑射之术有着深厚的造诣。
此次出征,必定能发挥出其特长,歼灭来犯蒙古军,保卫边疆!”
皇帝朱见深看着朝堂上争论不休的大臣们,心中却有自己的盘算。
他深知朝中权力斗争的复杂,今日这些大臣们突然一致推崇伏羌侯毛忠。
背后必定有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他转而看向一旁默默站立的伏羌侯毛忠,问道:“老将军,你意下如何?
是否愿意为朕分忧,领兵出征辽东?”
毛忠闻言,立刻单膝跪地,拱手道:
“陛下,臣虽年迈,但雄心犹在。
愿为陛下分忧,领兵出征辽东。
驱逐蒙古军,保卫辽东安宁!”
皇帝朱见深点了点头,心中已有了决断。他沉声道:“老将军忠勇可嘉。
朕甚感欣慰。
此次出征,若能凯旋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