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纪委大楼的走廊里,周志高的脚步声沉稳有力。
路过的工作人员看到他,纷纷停下脚步问好,眼神里满是敬重,这位从基层一步步走上来的领导,不仅敢查大案,更懂民心。
没等周志高开口询问,纪委办公室的小李就主动迎上来:“周部长,刘部长在办公室等您呢,我带您过去。”
推开刘晓雅办公室的门,她正低头整理案卷,桌上堆着厚厚的文件,都是西红市腐败案的相关材料。
“来了?”刘晓雅抬头,眼里闪过一丝暖意,随即又恢复了工作时的严肃,“是为了西红市腐败分子的处置来的吧?我就知道你会惦记这事。”
周志高坐在对面的沙发上,接过她递来的热茶:“俞九襄和方文下周就要去西红市上任,得在他们到任前把处置方案定下来,不然新官上任,还得被旧案牵绊。”
“你跟我说说,现在初步的处置意见是什么?”
“犯大错的好说,像范挈、朱踏板这些人,证据确凿,直接走司法程序,该判刑的判刑,该没收财产的没收财产。”刘晓雅翻开案卷,语气冰冷,“难办的是那些犯小错却有背景的。”
“比如东区财政局的王科长,挪用了五万块公款,数额不大,却牵扯到省政协的一位老同志。”
“还有西区建设局的李副局长,收了开发商两条烟,虽然没给对方办事,但身份特殊,他是老英雄的孙子。”
周志高的眉头皱了起来:“五万块也是挪用公款,两条烟也是受贿。”
“要是因为背景就从轻处理,民众会怎么看?以后谁还相信我们反腐的决心?”
“我知道这个道理,但现实情况复杂。”刘晓雅叹了口气,“那位省政协的老同志已经找过我两次,说王科长是初犯,家里还有生病的老母亲,希望能给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老英雄那边虽然没明说,但也托人带了话,希望我们‘酌情处理’。”
周志高沉默片刻,突然想起在化安县的日子。
那时候他刚当镇长,俞九襄是县公安局副局长,方文是刑侦大队队长。
有一次,县里查处一个赌博窝点,窝点老板是县委副书记的亲戚,有人来说情,俞九襄却直接把人抓了,说“不管是谁的亲戚,犯法就得受罚”。
方文更是连夜审案,挖出了背后的保护伞,最后连县委副书记都被调离了岗位。
“当年在化安县,俞九襄和方文怎么处理这种事的,我们现在就该怎么处理。”周志高抬起头,眼神坚定,“不能因为有背景就网开一面,不然只会让腐败分子更加嚣张。”
“不过也不能一刀切,得讲究方式方法。”
“比如王科长,挪用公款五万块,要是能主动退赃,认错态度好,可以从轻处分,比如降职、记过,但必须公开通报,让所有人都知道,就算有背景,犯了错也一样要受罚。”
刘晓雅眼前一亮:“这个思路好,既体现了法律的严肃性,又给了改过自新的机会。”
“至于李副局长,收了两条烟,虽然没办事,但也违反了廉洁纪律。”
“可以给予警告处分,让他在班子会议上做检讨,同时把他调离建设局,去非重要岗位任职。”
“这样既维护了纪律,也给老将军留了颜面。”
“就这么办。”周志高点点头,“你立刻召集纪委的同志,我们开个会,把处置方案定下来。”
“另外,要强调‘公开透明’,所有处置结果都要在网上公示,接受民众监督。”
“让大家知道,我们反腐没有例外,不管是谁,不管背景有多硬,只要犯了错,就必须付出代价。”
刘晓雅立刻起身,叫上纪委的几位副书记和科室主任,一行人前往会议室。
会议桌上,摆满了西红市腐败分子的案卷,每个人的脸上都神情严肃。
“今天把大家叫来,是为了商讨西红市腐败分子的处置方案。”周志高坐在主位,开门见山,“犯大错的,比如范挈、朱踏板,按照法律程序办理,不用商量。”
“重点是那些犯小错却有背景的,我们要拿出一个既符合纪律,又能服众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