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子路过一家商场,大屏幕上正播放着某品牌的广告:“情人节不送钻戒就是不爱你”“婆婆不买学区房就是不疼孙”。
画面里,年轻情侣为礼物争执,婆媳为房产红脸,满是功利算计。
“这就是资本家的毒招。”周志高指着屏幕,“他们把‘纯粹’当商品卖,把‘温情’换成利益,硬是把婆媳和睦、夫妻恩爱这些传统美德,扭曲成了金钱较量。”
“长此以往,家庭散了,民心也就散了。”
北省省长林达立刻表态:“我们马上出台《广告内容审核细则》,凡是宣扬拜金主义、破坏家庭和谐的广告,一律禁播。”
“另外,联合妇联搞‘传统美德宣讲进社区’,把老辈的和睦故事讲给年轻人听。”
“不光要讲,还要做给他们看。”周志高补充道,“评选‘最美家庭’时,重点看家风传承,看婆媳互助,而不是看谁家有钱。”
“让民众知道,真正的幸福不是钻戒堆出来的,是人心换人心换出来的。”
第二天,北省召开“抵制文化入侵、凝聚民心”专项会议。
会上,张敬民的忏悔视频播放完毕,全场一片哗然。周志高站在台上,举起一本新版教材:“这不是一本普通的书,是守护龙国未来的盾牌。”
“从今天起,教材审核实行‘终身追责制’,谁签字谁负责,哪怕退休十年,出了问题照样追究。”
台下立刻响起热烈掌声。
一位农村校长站起身:“周部长,我们村小的孩子现在最爱读‘沂蒙红嫂’的故事,上次作文比赛,有个孩子写‘要学红嫂,做有良心的人’,比以前写‘想当外国名人’强多了。”
“这就是我们要的效果。”周志高笑着点头,“文化自信不是喊出来的,是让孩子在课本里读到英雄,在生活里看到美德,自然而然长出来的。”
会议结束后,林达陪着周志高去了城郊的红星小学。
教室里,孩子们正在朗读“邓玉芬送子参军”的课文,声音清脆而坚定。
讲台旁的黑板报上,贴着孩子们画的“我心中的英雄”,有抗战战士,有抗洪士兵,还有自己的爷爷奶奶。
“周叔叔,您看我画的红嫂!”一个扎马尾的小女孩举着画跑过来,画上的红嫂正给战士缝衣服,眼里满是温情。
周志高蹲下身,摸了摸她的头:“画得真好。知道红嫂为什么伟大吗?”
“因为她爱自己的家,更爱自己的国。”
小女孩似懂非懂地点头:“老师说,我们要学红嫂,爱妈妈,爱龙国。”
离开学校时,夕阳正将天空染成金红色。林达看着远处的村庄,语气带着感慨:“以前总觉得文化入侵是个虚头巴脑的词。”
“现在才明白,它就藏在课本里、广告里,藏在我们没在意的细节里,幸好您来得及时。”
“不是我来得及时,是民心不允许再糊涂下去。”周志高望着炊烟袅袅的村庄,“从教材清源,到整治营销歪风,再到弘扬传统美德,每一步都得踩实。”
“只有让孩子记得英雄,让家庭重拾温情,龙国才能真正凝聚起亿万民心,挡住任何形式的入侵。”
车子驶在返程的路上,老郑递来新的调查进展:“张敬民的同伙也查到了,是编辑部的一个编辑,境外机构还想通过他们炒作‘龙国传统教育落后’,幸好我们及时止损。”
周志高点点头,没有说话。
他知道,抵制文化入侵的仗不是一天能打完的,但只要守住教材这块阵地,净化社会风气,再加上亿万民众的觉醒,就没有攻不破的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