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趁此机会,邓世昌游历了英国着名工业城市,看到了机器大生产的宏伟场面,和英国海军的练兵之法,此举,也让他看到了北洋水师和世界一流海军的差距。】
大秦。
“这个邓世昌出生于1849年,而鸦片战争爆发于1840年,也就是说,其参军至少也要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了。”
“而这个北洋水师,多半也是鸦片战争之后成立的。”
嬴政暗自计算着。
“毕竟,此前的两次战争,天幕半点儿都没有讲这清朝海军的事。”
“那多半就是没用、甚至是没有。”
“这些军事学堂之类的方法,是从这英法国学的吗?”
嬴政算了算,想要建立一个学堂可不简单,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
从建造到教师,学子,于国而言,是一个不小的固定消耗。
【……】
【他认真学习西方海军情况,渴望改变北洋水师的落后局面。】
【光绪七年八月,邓世昌与林泰曾两人,分别驾驶‘超勇’、‘杨威’号归国,两舰克服重重困难,经北大西洋,地中海,苏伊士运河,印度洋,西太平洋,终于在十月十五日到达香港。】
【归国后,邓世昌因驾船有功,被任命为‘杨威’号管带,而他本人也因这次航行大开眼界,潜心钻研练海战术。】
大唐。
“拿地图来。”
天幕所说的几个海洋的名字,有些熟悉,但又完全听不明白路线的李世民,拿出了此前根据天幕偶尔出现的地图,画师们绘制的。
“这苏伊士运河在哪?”
将几个海洋很轻松的一一对应上,但是唯独这条运河,李世民找不到了。
“难道不是走得这非洲东海岸?”
因为天幕维持时间不长,也没有特别详细的内容,所以,唐朝人画下的只是大概。
大汉。
“这么遥远,仅是开回来都有大功,也不知道那些西夷千里迢迢的赶过来,还能将这清朝打了一顿又一顿……”
刘邦叹了口气。
天幕虽然没有讲述清楚这清朝的北洋水师究竟和西方在哪些方面有差距,但仅看侧面的一些表述,就能想明白了。
大明。
郑和认真的看着海图,眉头紧皱。
“印度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说的应该是这个天竺国下面的这块西洋吧?”
要不是因为天幕讲述过这个印度,也就是如今的天竺国,不然他还真的会听得一头雾水,也就现在勉强能够推测出来。
“从地中海直接到了西洋吗?”
“苏伊士运河?”
郑和有些震撼,不用绕道天幕上给出的这个非洲如此巨大的版图,那得减少多少航程啊?
一个运河而已,再大能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