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局,我想……再做一次实验。”
顾晨话音落下,电话那头沉默了一阵,这才又问:“理由呢?”
“天气不对。”顾晨说。
“天气不对?”赵国志一脸疑惑。
顾晨也是继续解释:“我查询过这些天的天气,我发现,案发当天,天空是下着大雨的。”
“可我们实验的时候,却为了方便小区里的群众,选择了周六的大晴天。”
“我想,天气或许会影响到气体的扩散,因为我们的全流程并没有问题,可能问题就出在,我们没有还原当天的天气。”
“如果实验的天气,跟当时高度还原,加上使用同批次的煤,我想如果还不能检测出问题,那就是我们的调查方向出了问题。”
顾晨的话,不得不让赵国志重新思考。
毕竟这也是唯一的办法。
之前赵国志对于顾晨的这次实验,也是非常看好的,因为所有的直接线索都无法找到。
但是在事发当天,浴室却在整改装修,并且巧合的将排气管对准了下水道,在装修改造的两天里,将锅炉房里烧煤产生的气体都排进了下水道。
这种巧合,在案发地点是非常关键的。
而且能一次性产生巨量的一氧化碳,也只有像浴室锅炉房这种地方。
赵国志左思右想,还是同意道:“行,你的这个建议,我会跟秦局沟通一下,但是,这可能需要时间。”
“还有就是,这些天密切注意天气情况,如果天气合适,上面也同意,那么转移群众的工作,需要高效完成,同时还要给小区群众说明问题,寻求他们的理解。”
“明白,给您添麻烦了。”见赵国志已经同意,顾晨也是道了声谢。
随后两人简单沟通了几句后,双双挂断电话。
而此时此刻,何俊超也查询到了具体天气,抬头看向顾晨道:“顾晨,两天后,我们这里会下一场大雨,当然,可能是从下午开始。”
“如果要模拟案发当天的天气,我觉得第三天比较符合,当然,我也不是很确定。”
“先做好预案。”顾晨说。
“行,我会密切注意天气变化,但是你得让赵局搞定市局。”何俊超说。
“这个我相信,赵局应该是可以搞定的。”顾晨也是对赵国志非常有信心。
……
……
于是接下来的两天,赵国志也是积极的与上级沟通,并且反复说明问题。
秦刚当然是大力支持,毕竟这三名死者的死因如果查不出来,那必然会对警队的声誉造成影响。
而市里的领导,自然会有一些意见。
毕竟需要再次大规模的转移群众,这可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搞定的。
而且有了第一次,当地居民或许能够理解,可如果再进行第二次,势必会让有些居民产生排斥的情绪。
3014、赵国志的压力
而天气这种因素是很难确定的,稍纵即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