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将军,事已至此,与其追悔莫及,不如想一想如何完成小渊遗愿吧。”
杨建安挣扎起身,走到顾渊的尸体旁,缓缓道:
“殿下,我带你回长安,去结束这场闹剧。”
杨建安翻身上马,将顾渊绑在身后,高声道:
“众将听令,大军继续驻守陇州,不得擅自北上,违令者斩。”
说罢,他直接解下腰间先帝赐予的战刀,丢给副将卫宾阳。
“卫将军,违令者,杀无赦。”
卫宾阳双手接过战刀,严肃道:
“末将领命。”
京州防线,杨建安大军想要最快速度北上驰援长安,必须途经此地。
若是绕行他处,必然要多出两三日的路程。
按理来说,王三石大军北上之后,杨建安的大军会立刻接手防线。
奈何田文逸突然率领前往京城勤王的信州大军和化州大军,沿着陇西道横插。
加上兵部右侍郎徐子昂的策应,大败负责接手防线的杨建安先头大军,占领了防线,阻断了北上长安之路。
按照陈姝的谋划,王三石是她的人,大军北上之后,杨建安的大军可以无缝衔接京州防线。
然后等着忠于顾邺的勤王大军抵达长安城外,在北上合围长安,切断勤王大军后路,让顾邺没有半点翻盘余地。
可惜没有算到顾邺没有按照常理出牌,不让勤王大军去往长安驰援,而是趁换防之际,夺取了京州防线。
中军大营内,田文逸和徐子昂正在焦头烂额的考虑如何尽量拖延杨建安大军。
毕竟他们手上只有不到十万兵马,杨建安手中却有二十余万兵马。
好在只用拖到明天日出之后,只要用兵得当,完全有可能。
“报,将军,大营外有一人自称杨建安。”
徐子昂和田文逸对视一眼,有些意外。
“走,去看看。”
大营外,杨建安一人一骑,神情肃穆,看向田文逸,有些意外,不知道他为何会出现在这里。
当年以两万兵马大破他父亲十万兵马的卫国将军,正是十六岁的田文逸。
后来卫国被辽国吞并之后,田文逸也自此销声匿迹,在出现时,已经是中域荆州城城主。
至于如如何又成了顾邺心腹,已经不是他现在关心之事了。
此刻他忽然明白顾邺用不到十万兵马,想要阻止自己二十万大军北上的底气在哪里了。
田文逸不能改变兵力上悬殊的必败之局,但是他也一定能让自己无法按时抵达长安。
圣后自以为天衣无缝的谋划之局,如今看来也未必有必胜之把握。
并非他抬高田文逸,且不说久远的两万破十万战绩,就以田文逸在中域和董奇赞的对弈,便可看出其并非浪得虚名。
顾渊一死,是非成败于杨建安来说,已经没有了任何意义。
他没有过多废话,直取出兵符丢给兵部侍郎徐子昂。
“二十万大军,换一条回长安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