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京第二日,朱常瀛入宫请安,奏请祭拜皇太后以及生母李贵妃。
孝字当头,皇帝欣然应允。
当日,朱常瀛开启走亲戚模式。
上午去了太子府稍坐。午间在瑞安大长公主府,下午又去荣昌公主府。晚上,又将亲兄弟表兄弟几个请来小聚,有的没的,闲扯一通。
时间如白驹过隙,人生变化无常。
众兄弟姐妹当中,朱常瀛唯对长姐荣昌有些惋惜。驸马杨春元于两年前病故,荣昌自此寡居。
说起杨春元的死因,竟是因为他母亲去世,他伤心绝食而亡。。。。。。
好吧,这是官方说辞,杨春元其实是忙于给母亲治丧,心力憔悴害病,不治而亡。
总之为孝而死,这在大明也算政治正确。
好在荣昌儿子多,倒也不虞晚年凄凉。
入京第三日,朱常润、朱常瀛两兄弟于银泉山陵园祭拜生母。
同日,于昭陵祭奠爷爷隆庆与李太后。
当日夜幕,昭陵外多了一处茅草屋,茅草屋里住进一个人。
李太后生前待朱常瀛极好,然而老太太病故时却不能守孝。此番进京,也正好弥补当初的错失。
这个理由也足够充分,便皇帝老子也无从阻止。
当然,借老太太的名头,远离京城,观望局势,以拖待变。这才是朱老七的真正目的。
几日接触,朱常浩、朱常润要抢他饭碗的嫌疑被排除。
两人没那份野心也没那个能力,最重要的,他们没有可以信赖依托的班底。
即便有野心,到了南洋之后,朱老七也有百种方法对付他们,总之不足为患。
虽然如此,朱老七还是不希望这哥俩落脚南洋,去了干嘛,除了添乱分散朱老七的精力,就特酿没有一点好处。
既然不愿,那就拖,反正他不会主动去谈这个事。
便出兵辽东也如此,不需要他最好,由着朝廷去折腾,大不了皇帝老子驾崩之后再收拾残局。
唉,与其说在为老太太守孝,不如说在诅咒皇帝早死,朱老七还真是个逆子。
七月十九,茅草屋前迎来几位不速之客。
首辅方从哲。
兵部尚书黄嘉善。
户部尚书李汝华。
兵部右侍郎杨镐。
见礼过后,朱常瀛请几人在茅草屋前破四方桌旁落座,亲自为几人斟茶。
这几人,朱常瀛是第一次见,谁是谁也无所谓,对他们既无恶感也无期待,只是几人前来显然没憋好屁,故此好脸色是没有的,话也懒得多说一句。
尬聊几句,方从哲硬着头皮开口。
“殿下,辽东战事危急,臣等计议多日,有几件事有求于殿下。”
“先生请说!”
“殿下,我等也是为朝廷计,为辽东百姓计,有些事实属不得已,还请殿下体谅我等难处。”
“嗯,请讲!”
“第一,为运输粮草,兵部恳请向瀛王府借调大型海船八十艘。第二,为便于转运军资,兵部恳请暂时征用津门海港码头。第三,大静多产良马,而辽东缺马,兵部恳请殿下暂停民间售卖,由兵部来一体收购。第四,江南几省筹措部分粮饷,如能通过海船转运……”
老家伙啰里啰嗦说了有九条之多。
果然,没一个好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