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后申宛和宠妃褒姒经过第一次交锋之后,以王后完败而告终。
王后申宛已经了解到褒姒在周幽王心中的地位,便再也不敢瞎胡闹。
即便几个月下来,褒姒没有去拜见申宛,申宛也能一直忍耐。
因为,申宛在憋大招。
终于,几个月后放大招的机会来了。
申宛顺利的生下一名男孩,取名为宜臼。
孩子出生没多久,申宛的父亲申侯也来到了王宫进行祝贺。
随后申侯私下找到周幽王:“大王如今已经有了子嗣,应当早立太子以安民心。”
周幽王当然知道早立太子的重要性。
但,如今只有一个儿子,这孩子刚出生,以后什么品行还不知道。
如果只是从感情方面出发,他内心还是比较偏向褒姒的孩子的。
虽然现在褒姒的肚子还没有动静。
但他二人几乎每天晚上都在为这件事努力奋斗着。
念至此,周幽王拒绝道:“这事急不来吧!”
申侯却说道:“大王,如今西戎部落蠢蠢欲动,我大周这边如果不早立太子,我担心军心不稳,这对我大周不利。还望大王三思。”
如果这话是其他人说,周幽王理都懒得理。
但申侯说,他不得不考虑。
因为申侯的封地和西戎部落相毗邻。
可以说大周面对西戎的第一道防线便是申侯。
一旦申侯放弃抵抗,西戎大军将可以长驱直入,深入大周腹地。
大周将会面临亡国的困境。
到时候什么财宝美人都将是浮云。
周幽王虽然贪财好色,但作为大王,大局观还是有的。
在权衡了利弊之后,周幽王说道:“申侯说得有理,既然立太子可安军心。那我不日便昭告天下,立宜臼为太子。如此,申侯可放心?”
“大王圣明!”
申侯此行的目的已经达到,便高高兴兴的拜别了。
几日后,周幽王挑选了黄道吉日,并昭告天下将宜臼立为太子。
当消息传出去之后,有人欢喜有人愁。
褒姒在得知此消息之后,整日茶饭不思,成天郁郁寡欢的度日。
周幽王见状很是心疼,只能安慰道:“宜臼虽然为太子,但是太子这个事情可立也可废。我之所以早早便立太子,只是形势所迫。其实在我内心深处还是希望由我们的孩子来继承这大周的江山的。”
接着周幽王又将申侯戍守边关,是镇守西戎的关键,只能暂时妥协的事情说了出来。
“原来天子也有那么多无可奈何的事情。大王你受苦了,是臣妾不懂事。对不起。”
褒姒的话说得很有感情,周幽王听得心里暖暖的。
褒姒继续道:“大王,来日方长。我相信以大王的才华,一切的困难都只是暂时的。大王之名,今后一定可以流传千古。”
吹捧的话,谁都愿意听。
周幽王虽然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但褒姒的夸赞,还是很受用。
这让周幽王对褒姒的爱意又更浓了几分。
为此,每晚工作的时候更加的卖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奋战,褒姒终于也如愿的怀上了龙种。
此事,传到了申宛的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