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利用校长的权限,悄无声息地调阅了张亮投稿的所有原始手稿和实验数据记录。然后,他闭门谢客,开始以自己的名义,对张亮那篇关于能量守恒的文章进行“修改”和“深化”。
他补充了一些更“成熟”的论述,引用了一些更“权威”的文献(其中不少是他自己的旧作),将张亮那略显跳跃和青涩的思维脉络,梳理得更加符合主流学术论文的规范,但核心的创意、关键的论证逻辑以及那大胆的猜想,几乎原封不动地保留了下来。
完成之后,他怀着忐忑而又兴奋的心情,将这篇署名为“磐石初中
魏启明”的论文,投递向了元初界颇具影响力的学术期刊——《星河弦律评论》,这是一所由某顶尖大学支持的、在弦律理论界享有盛誉的刊物。
接下来便是漫长的等待。魏校长每日坐立不安,既期待好消息,又害怕东窗事发。
而张亮对此一无所知。他依旧沉浸在学习和研究中,在墨渊的指导下,向着更深的领域探索。他偶尔会觉得魏校长看他的眼神有些复杂,但并未多想。
两个月后,一个爆炸性的消息传来!
《星河弦律评论》最新一期出版,其中赫然刊登了魏启明的论文——《论规则交互背景下能量守恒定律的边界条件与“规则能”假说初探》!论文一经发表,立刻在相关的学术圈内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其观点之新颖,对上古弦印与现代理论矛盾的解释之巧妙,尤其是提出的“规则能”概念,虽然还只是一个雏形,却为解释许多疑难现象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极具潜力的研究方向!
赞誉如同雪片般飞来!陶寺区教育署发来贺电,周边几个区的学术名流纷纷来信讨论,甚至连《星河弦律评论》的编辑部都发来邀请,请论文作者魏启明前往期刊总部所在的“天枢城”,参加本年度的学术年会并做主题报告,并领取“年度弦律理论创新奖”!
一时间,魏启明名声大噪!他从一个地方性的学者,一跃成为了在更大区域内都有影响力的学术新星!磐石初中也跟着沾光,声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学校里张灯结彩,庆祝魏校长的“重大突破”。魏校长本人更是意气风发,在各种场合接受祝贺和采访,言谈间将自己包装成了一个多年潜心研究、厚积薄发的学者,对论文的核心创意来源含糊其辞,只说是自己“长期思考”和“灵感迸发”的结果。
实验班的同学们与有荣焉,纷纷向魏校长表示祝贺。李昊更是得意,觉得自己的校长如此厉害,与有荣焉。
唯有周毅老师,在仔细阅读了那篇发表在《星河弦律评论》上的论文后,眉头紧锁。他越看越觉得,这篇论文的核心思想、论证骨架,甚至一些独特的表述方式,都与张亮之前在校刊上发表的那篇文章惊人地相似!只是被包装得更加“成熟”和“规范”了。
他找到了张亮,委婉地询问他是否曾与魏校长深入讨论过相关课题。
张亮一脸茫然:“没有啊,周老师。魏校长只是偶尔问过我学习情况,并未具体讨论过这篇论文。”
周毅的心沉了下去。一个可怕的猜想在他心中成型。但他没有证据,对方是校长,他不能仅凭猜测就贸然行动。他只能叮嘱张亮,将他所有原始的研究手稿、实验记录都妥善保管好。
张亮虽然年轻,但并不愚钝。周毅的提醒,加上他偶尔听到的一些风言风语,以及魏校长那有些反常的热情和闪烁其词,让他心中也升起了一丝疑云。
而此刻,远在图书馆深处的墨渊,也看到了那本最新期的《星河弦律评论》。当他读到魏启明那篇论文时,先是一愣,随即脸上露出了似笑非笑的表情,摇了摇头,轻叹一声:“利令智昏,徒惹笑耳。”
他并未立刻去找张亮,而是如同一个冷静的旁观者,想看看这件事会如何发展,也想借此机会,磨砺一下张亮的心性。
魏校长带着巨大的荣耀,前往天枢城领奖。在庄严肃穆的颁奖典礼上,他面对着来自各方的学者名流,侃侃而谈,享受着鲜花和掌声。他几乎已经忘记了那篇论文真正的来源,沉浸在自己编织的学术美梦之中。
然而,纸终究包不住火。
就在魏校长载誉归来,在磐石初中举行盛大的庆祝报告会,当着全校师生的面,再次宣讲他那“开创性”的理论时,一场足以将他打入深渊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
张亮坐在台下,听着魏校长用激昂的语调,讲述着那些他无比熟悉、甚至浸透了他无数个日夜思考心血的观点和猜想,他的拳头,在袖中悄然握紧。
真相,或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一场关乎学术良知与少年热血的较量,即将在这所刚刚因“荣誉”而沸腾的校园里,悄然上演。而张亮,这个看似弱小的一年级新生,将如何面对这来自一校之长的剽窃与欺压?一切,都充满了未知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