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听得如坠云雾,似懂非懂。
赵福生却叹气:
“这可不大妙,那岂不是说明功德值一说,就是虚无飘渺的?”
她扭头看向孟婆等人:
“大家都不知道,就神明一个知道,功德值积没积上,积了多少,一切由它说,人的一生也由它掌控。”
伍次平不敢出声,但他的沉默也是一种承认。
赵福生又摇头叹息:
“权力太大了。”
‘神明’的法则已经凌驾于一切之上。
武清郡所有的人都受其掌控,为了它一己之喜怒而存在,而这些受‘神明’掌控的百姓毕生所追究的功德值究竟有没有积累、积累了多少,甚至存不存在,他们都不清楚。
这已经不能说是一桩鬼案,在赵福生看来,这已经可以称之为劫数——暂时属于武清郡,将来兴许会席卷大汉朝其他州郡的劫数。
想到这里,赵福生心中思绪一顿:这一场缘起于武清郡的灾劫,真的只存在于武清郡中吗?
这个念头一起,她打了个寒颤,忍不住转头去看王之仪。
当年进过武清郡的王、蒋二人,真的全身而返了吗?
她脑海里想起了百里祠村中供奉的那两尊被切开的泥像,皱起了眉头。
“总而言之,祭祀一起,神明会将你们的生平经历当作供奉,你奉献的供奉越多,功德值自然更多。”伍次平假笑:
“你们也别担忧,武清郡内的人都是这么过的,有什么大不了呢?你们的生平经历,都会在神明面前记个数,每个人都逃不过。”
他的话中有话:
“到你这一世终结,会受到清算,好的、坏的,在神明那记得一清二楚。”
四周村民举的火把跳跃,村民们听到这话,脸上露出敬畏的神色。
赵福生的目光透过伍次平看似平静的眼神,看到了他内心深处的抗拒与恐惧。
她不由毛骨悚然。
阴暗的村庄夜晚中,有一双属于‘神明’的眼睛,隐藏在火光之外的阴影中,窥探着众人的一举一动。
丁大同进入武清郡本是为了长生而来,此时听到伍次平的话,已经蒙生了一层不祥的预感。
他看向赵福生,听她问伍次平:
“什么是好的?什么又是坏的?评判的标准是什么?是善恶之分,还是喜恶之分?”
她问得越多,伍次平越焦躁不安,最终他忍了又忍,说道:
“你在意这些做什么?”他目光透过赵福生,看向远处:
“我们只是芸芸众生,许多事情,不用那么在意的,一切就是被看了,跟没看也没什么区别,隐藏在大众之内,就是最安全的,但是、但是——”
他又想了赵福生等人来此的目的,最终仍是心中一软,忍不住提醒:
“但是千万不要做让神明不喜的事。”
伍次平这话已经透露出了重要的信息,其实算是变相的回答了赵福生的问题:好、坏的评判标准并非来自于善、恶、对、错,而是来源于神明的喜恶。
这个情况就很严重了。
相当于神明就是武清郡的天,它能掌握武清郡的每一个动向,拥有评判、惩处任何一个武清郡人的资格。
进入神明的地界内,每个人都受它监控、掌握,不止掌握一世,还掌握无数轮回,令此地的每个人都像是被它撰在掌心的玩偶。
赵福生此时隐约明白伍次平的感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