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一刹那的延长中,张亮分裂了自己的意识。核心意识冷静地分析着:“他在试探我,想看看我是否愿意接受‘引路人’,也就是协会的控制。”
而与此同时,他用“刹那芳华”能力精细操控着自己的外在反应。
他让眼神中闪过一丝恰到好处的渴望和不安,喉结轻微滚动,表现出吞咽口水的动作,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衣角——所有这些细微的肢体语眼都在传递一个信息:一个优秀的年轻人对前途的担忧和对认可的渴望。
“副校长说的是。”张亮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动摇,“其实……我最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星辉大学天才云集,我这样的乡下学生,恐怕……”
他故意没有把话说完,留下让人浮想联翩的空间。
钱副校长的眼中闪过一丝兴趣,但很快被掩饰起来:“不必妄自菲薄,你的天赋是我这些年见过最出色的。只是……”他拖长了音调,观察着张亮的反应。
在“刹那芳芳华”的领域中,张亮同时进行着多重任务:维持外在的忐忑表情,分析钱副校长的潜台词,规划下一步的回应。
“只是什么?”张亮适时地追问,声音中带着年轻人特有的急切。
“只是在这个世界上,单打独斗终究难成大事。”钱副校长向前倾身,压低声音,“就像之前的吴鹏,他若不是孤高自许,本来可以有更好的发展。”
这是赤裸裸的试探和警告了。
张亮内心冷笑,外在却表现出适当的紧张和反思:“我明白副校长的意思了。其实经过这些事,我也意识到……有时候需要……变通。”
这个词选择得很有技巧——“变通”,既可以理解为原则上的妥协,也可以只是方法上的灵活。
钱副校长显然理解为前者,他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很好,识时务者为俊杰。张亮,我一直很看好你。”
接下来的谈话变得轻松许多。钱副校长看似随意地提起协会在星辉大学的影响力,提起那些获得“特殊照顾”的学生如何平步青云。
张亮则全程维持着伪装——一个逐渐被现实说服的年轻人,内心还有挣扎,但已经开始向现实低头。
当谈话结束时,钱副校长亲切地拍了拍张亮的肩膀:“好好准备毕业考试,星辉大学那边,我会为你写一封特别推荐信。等你入学后,可以直接与学生会接洽,他们会给你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谢谢副校长。”张亮微微鞠躬,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感激。
走出办公室,穿过空旷的走廊,张亮始终保持着一丝忐忑又带着希望的表情,直到回到自己的房间,关上门,才允许自己放松下来。
他靠在门板上,长舒一口气,感到精神上的极度疲惫。维持这么长时间的精密伪装,比连续使用“刹那芳华”进行高速思考还要耗神。
但结果是值得的。钱副校长显然相信了他正在“妥协”,甚至承诺将他直接推荐给星辉大学的学生会。
这意味着,他的伪装能力已经通过了初步考验。
接下来的日子里,张亮继续完善这一能力。他将其命名为“镜面伪装”——如同镜子般反射出观察者期望看到的形象。
随着毕业的临近,襄临高中为即将免试升入星辉大学的学生举办了一场送别会。钱副校长在会上公开表扬了张亮,言语中透露出特别的亲近和期许。
不少敏感的学生和老师都注意到了这种变化。有人私下议论,说张亮最终还是向体制低头了;有人为他惋惜,认为一个坚持原则的天才被驯服了;也有人不以为然,认为这是明智的现实选择。
张亮对所有这些议论置若罔闻,只是继续他的准备。
毕业前一天晚上,张亮独自来到后山松林,月光如水,松涛阵阵,与那日黄昏的景象截然不同,却同样寂静。
他从口袋中取出墨渊老师给的信息晶片,在张亮输入自己的指纹信息时,晶片屏幕上闪现出大量信息——星辉大学的地图、各大协会的介绍、学校权力结构的分析,还有一份简短的联络名单。
张亮的指尖在“墨渊”这个名字上停留片刻,然后缓缓移开。
“老师,我不会轻易联系您,除非万不得已。”他轻声自语,“我会在星辉大学内部找到立足之地,揭开那张巨网的真相。”
他把晶片里的内容熟记于心,随后亲手毁掉它,这可不能被星辉大学的有心人发觉。做完这一切,张亮仰头望向星空。明天,他将踏上前往星辉大学的旅程,进入那个光明与黑暗交织的战场。
“镜面伪装”将是他最重要的武器,让他在敌人的地盘上隐藏自己,学习他们的规则,寻找他们的弱点。
这一刻,他想起墨渊老师的警告,想起那些被摧毁的天才,想起控制世界的无形巨网。
但他也想起自己的决心——无论如何,都要撕开一道口子,让改变成为可能。
松林深处,似乎传来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不知是风穿过松针的声音,还是别的什么。
张亮转身,步伐坚定地走向灯光通明的校园。
他准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