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事厅之内,烛火摇曳。
白日之中的关墙喧嚣,似乎当下依旧可闻。
那华盖之影,也好像是摇曳其中。
众将坐于左右,目光相互交错。
斐潜缓缓的巡视而过。
『昔者文王羑里演易,吐哺握发,乃得闳夭、散宜生之智,吕尚、南宫适之勇。岐山之下,野人献芹,周室兴焉。何哉?不弃刍荛,善纳刍言。德非在寡,心一同则金石可镂;力非在强,志相协则泰山可移。如今曹军驱使天子,如驱牛马,已悖忠义,坏天下之规矩也。』
斐潜率先表明了态度。
议事厅内,众人不由得纷纷点头。
『往昔汉高起于泗水,萧何主簿,曹参狱吏,樊哙屠狗,周勃织薄。贩缯吹箫,皆登庙堂;捉鸡屠狗,尽列簪缨。高祖不以其微贱而疏,反因其才器而用。故能合三秦壮士,收六国遗民,终成四百载基业。此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人聚万方,无类则昌。故今忤高祖,悖先贤,阻塞百士之道者,乃山东之辈也。』
斐潜确定了基调,这自然是很重要的事情。
庞统在一旁,几乎是立刻就接口说道:『主公,曹贼挟天子登陴,以黄屋为盾,鼓噪忠义。此诚阳谋也,攻之则恐蒙「犯跸」、「弑逆」之污名,天下汹汹,六国遗祸殷鉴不远;不攻则坐失良机,前功尽弃。主公之所言,统以为……所指「合三秦壮士,收六国遗民」,乃合众乎?』
斐潜哈哈一笑,『然也。』
众将闻此,多是略有所思。
斐潜的意思,如果概括起来,其实就五个字,『团结大多数』。
庞统问道,『民心固重,然此「合众」,又当如何?若仅空言,恐为其误。』
斐潜淡然一笑,『士元所虑,切中肯綮。』
斐潜缓缓说道:『合众,岂独瞩目于阡陌豪右、冠盖朱门耶?书曰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此「民」者,非仅卿大夫也。耕夫力穑于野,匠人营作于肆,商贾懋迁于市,黔首佣赁于畴……此亿兆黎庶,方为社稷之基石,邦国之众也!』
一些人听明白了,一些人还在糊涂。
其实斐潜已经是说得很清楚了。
『合三秦壮士,收六国遗民』,所以大汉当下的『团结大多数』不能仅仅理解为去团结地主和官僚阶层。
真正的『大多数』是广大的自耕农、佃农、手工业者、小商人等底层民众。他们是社会生产的基础,也是社会不稳定的根源。
赢得这些『大多数』的支持,是至关重要问题。
庞统看了看左右军将,便是问道,『主公,若是如此说来……天子便是曹孟德所行障眼之法?』
斐潜点了点头说道:『应是如此。』
刘协个头不大,但是华盖大,又是鲜艳黄,明晃晃在城墙上出现,自然吸引眼球,不仅是容易让人陷入思维误区,连带可能会不免在对于刘协个人的处理问题上去绕弯子……
但是问题真的就是在刘协这个人么?
幸好,斐潜毕竟是经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人,知道有一点叫做透过现象看本质。
当然后世各种大瓜洗礼也功不可没,所谓反转再反转的套路,也是经历过许多次了。
毕竟那种利用各种热搜对冲,明面上爆瓜,暗中是顶雷的,实在是太多了。比如某某出大事了,但是很快就突然集中爆出多位其他一线明星的恋情、离婚、甚至是多年前的争议言论等消息,瞬间抢占热搜前排……
所以见到了老曹同学玩的这一套,斐潜也很快清醒过来。
关键问题不在于刘协个人,也不在于说要对于刘协如何处置,而是在于刘协这个表面的天子遮掩之下的那些问题。
也就是斐潜所提出的『团结大多数』!
斐潜继续说道,『民众劳筋苦骨,输税奉公,仓廪实而礼义兴,仓廪虚则祸乱生。故欲固本宁邦,必先得此众也。王朝之溃,非敌虏之强,实乃自蠹其根,失此众望,遂致天崩地坼。华夏之固,在内和;内乱生,则外侮必至。此即汝忧乱之深意,较国祚长短,非独较其上,更在守其下,不使生乱。』
就像是大萌王朝之所以败落,不能简单的认为是统治者胜利。
当时大萌王朝已经是腐败透顶,民众对于大萌已经完全失去了信心,更像是一场系统性的崩溃。
在其中,不仅有军事上因素,还有政治上的,以及经济上的问题。
其败落的根源在于整个帝国体制在应对人口、经济、环境、军事等长期结构性挑战时的失败,以及其自身制度设计的缺陷在历史进程中不断放大、固化,最终失去了自我革新和修复的能力。而不是大辫子有多牛逼,十三套铠甲就吹到天下无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