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大人。。。。。。确实有三十多石粮食发了霉啊。。。。。。”
章州刺史沉默了一下,从怀里取出一沓银票,放在桌上,吩咐道:“到市集上买三十石粮食,将发霉的粮食换了。”
“这。。。。。。”
吏员整个人都傻了。
他在衙门也待了十几年,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种情况。
朝廷送到官府的粮食,刺史大人非但没有贪墨,还自己出了银子,把折损的部分垫上。
简直是匪夷所思!
吏员望着眼前的刺史大人,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章州刺史瞥了他一眼,没好气道:
“本官说的话,你是没听见吗?还不快去!”
吏员这才反应过来,他没有听错,刺史大人确实要自掏腰包,填补空缺,忙不迭的道:“下官明白了,下官这就去。”
说着,拿起银票,离开了屋子。
章州刺史望着他的背影,长出了一口气,抹了抹头上的冷汗。
“还好秦部堂没有忘记我这个学生,不然这一次怕是真要惹出大祸。”
对他而言。
贪墨几千两银子,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毕竟,整个大乾,谁不是如此呢?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古往今来,皆是如此。
就算朝廷要查又能查出什么?
无非就是某个人监守自盗,畏罪自缢,这件事也就这么过去了。
可是,这一次却不一样。
方相在朝堂之上,当着陛下与文武百官的面,放下狠话,谁要敢动这笔银子,严惩不贷!
他原先在京为官的时候,也跟方相有过接触,知道方相从来都是说一不二之人。
既然说要严惩不贷,必定严惩不贷。
除此之外。
方相还特意叮嘱了秦部堂,若是这一次查出了有贪墨钱粮之事,谁的面子都不给,一律按照大乾律法处置!
按照大乾律法处置。
贪墨三千余石粮食,三千余两的银子,可是死罪!
而且,谁要是第一个被逮到,必定会被杀鸡儆猴,满门抄斩也是说不准的事。
一念之差,就有可能踏入万劫不复之地!
还好还好,最后关头,他收到了消息。
冷静了片刻后,他忽然想到了什么,眸子一凝。
提笔开始写信,心道:
“这笔钱粮最终还是要运到各县官府,得好好的敲打一下这些家伙,绝不能让他们连累了本官。”
片刻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