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的书房不小,这年头的规矩,府宅中的书房都是男人们的私密空间,除了专门管着书房的下仆,其他人都很少能进出这里。
那种红袖添香夜读书的桥段,大多发生在浪荡子的身上,不是什么值得宣扬的事情。
李靖是个喜欢读书的人,几十年勤读不缀,自己也写有不少着述,若非半辈子官场失意,几乎没在京师停留过,关西文坛应该是有他一席之地的。
可惜的是,自他发迹以来,走的是领兵的路子,功高之处世人皆知,顺便也掩盖了他在文事上的造诣。
不过到了他现在的地位,倒也不用在乎这些了,是文名还是武名,并无多少区别,如今朝中的达官显贵们谁见了他,不得恭恭敬敬的叫上一声李仆射?
自他统兵灭掉高句丽之后,功绩直追古之名将,在民间的声望也是一时无两,实际上古之名将们又有几个既能在开国之际帮助君王平定天下,然后再接再厉灭敌国祚的?
…………
翁婿两人进了书房,李靖挥退下仆,陈氏也没跟进来,只吩咐下人在书房外守候,李破的护卫们则分散开来,守卫在书房周围。
李破一瞧李靖这架势,就明白老丈人要跟自己谈事。
他心里一笑,老丈人是在外面跑野了的人,在京师待了两年看来是有些待不住了。
不怪李碧说阿爷六十的人了还如此的不安于位,实在是不像话。
李破当时笑而不语,在妻子面前说老丈人的长短,他又不傻。
他记得李靖长寿的很,七十多岁了还能领兵去西北,赶的吐谷浑人狼奔豕突,李靖更是率军锲而不舍的追逐千里,直到把吐谷浑的首领一家子一网成擒才班师回朝。
而且统领过大兵的人,能像李靖这么“平淡”的交出兵权,也并无多少留恋的,能有几个?
就算是他李破,当了皇帝之后还要做出许多心理建设,才能忍住御驾亲征的诱惑呢。
说起来,李二郎那人其实为人真的不错,李靖,徐世绩等人皆能得善终,试问历朝历代的君王能有几个人做到这一点?
…………
李破没急着入席,背着手装模作样的在书房中转悠了一圈,时不时的在书房的书架上拿出本翻翻。
李靖陪在他身边,也没多话,皇帝来过他书房一次,那次皇帝光顾着吃鸡了……
李靖的藏书大部分都是兵书,他的偏好显而易见,据说是受到了娘舅韩擒虎的影响,也不知真假。
让李破很惊讶的是,随手翻看的书本上面都有李靖的批注,显然李靖都仔细阅读过,并有自己的见解。
这才是真正的读书之人,李破自愧不如,唯一能显摆的可能就是他那观文殿,弘文殿藏书巨富,老丈人这点藏书不顶一个零头。
最后他只能舔着脸道了一句,“老师这书读的算是入味了,那些所谓博览群书的大家怕是没几个能比得上老师的。”
李靖心下稍微得意了一下,嘴上谦虚道:“少年时养就的习惯,改不了了,闲暇之时若不读书,就总觉着缺点什么。
可惜年轻的时候东奔西走,蹉跎了不少时光,不然……”
说到这里僵住,他这张老脸可金贵,心中志向高峻,却作不出自吹自擂的事情。
比如当年落魄之时,也没求过谁,隋末乱世渐显端倪,他被逼的狠了,才趁着去晋阳请功的时候登了王氏的门。
不想王氏门槛那么高,根本没瞧得上他一个马邑郡丞,三言两语就把他给打发了,为此还把李渊给得罪了,碰了一鼻子的灰。
当时李靖的沮丧可想而知,过后干脆挂印辞官而去,把女儿女婿都扔在了马邑,你说这事办的。
也就是那会李破官小,不然非揪着李靖的胡子问问他是怎么想的?
乱世将临,正是英雄用命之时,你可好,跑回长安当了缩头乌龟,真有你的。
…………
当然了,李破自是不会故意去揭老丈人的疮疤,见老丈人又犯了脸嫩的毛病,顿时一笑接话道:“不然这大唐文坛之上,岂能没有老师大名?”
李靖眼睛都快眯成一条缝了,觉着皇帝女婿句句挠在他的痒处,话说的顺耳至极,却还强忍着得意,捋着胡子连连摆手道:“不敢不敢,陛下谬赞了。”
李破嘴角微不可见的抽动了两下,老丈人暴漏出来的缺点是如此的明显,就是少年时意气风发,却骤遭挫折,一下沉寂了几十年,留下了不少遗憾。
只要抓住这一点,老丈人的喜怒哀乐怕就都制于人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