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老版本李逵捕鱼 > 第255部分(第2页)

第255部分(第2页)

只不过,这吕助一心要振兴吕家,却是没有什么兴趣创建什么理想国,故此吕助只是一心辅佐吕师囊这个本家的内定领袖,可却丝毫没有离开吕师囊,自行在李民军中发展的意图。

故此,李民虽然知道这个吕助,却也一直没的用,而此时吕师囊主动贡献,李民自然没有一个拒绝的道理。李民当下遣吕助前往宜州相助方腊,招安愈道安,安抚瑶族百姓。

而在此事暂告一段落,李民却又不得不把目光转移到了景德镇身上。

景德镇,华夏有名的瓷都。坐落于黄山、怀玉山余脉与鄱阳湖平原过渡地带。春秋时属楚东境,秦为九江郡番县辖地,汉属豫章郡鄱阳县,东晋时称新平镇。唐武德四年置新平县。镇为县属,因在昌江之南,故又称为昌南镇。八年撤县,开元四年复置,县治设在新昌江口,故称新昌县。开宝元年改名浮梁。镇先后隶于新昌、浮梁县。直到宋真宗景德元年因镇产青白瓷质地优良,遂以皇帝年号为名置景德镇。

此时,景德镇至赵佶天佑元年,已经是定名一百一十多年了。此镇中人,多以瓷工,陶工为主,平日里忙碌不息,更有大量的江浙闽粤等沿海的商人往来采购瓷器,销往外海。平日里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如今,李民苏州的海关税,主要就是靠这些销往海外的景德镇瓷器纳税。

不过,近日,景德镇瓷器的关税,却是极度萧条。虽说,此时天凉,商旅是少了一些,可是也是不应如此萧条。

但严寒虽然挡不住商人的脚步,但那战争的刀枪,却是没有哪个商人不怕的。

没别的,此时折家军已经突破了方腊大军在信州的围堵,退回了饶州,屯兵乐平。

这乐平地处万年镇、潘阳,景德镇之间,乃是交通要地。折家军驻扎在那,自然无错。只不过,折家军此时征战多时,粮草用尽,自然要在当地,就地进食,尤其是折家军乃是奉皇命讨伐东南,为饶州百姓抵御方腊,自然这劳军的吃食,就要摊在饶州的百姓身上。

这对折家军来说,那是理所应当。他们是朝廷的军队,饶州是朝廷的地界,他们打到这里,没有了军粮,自然要当地调派。而这对朝廷来说,也是应当责份的。

只不过,这对饶州当地的百姓来说,那可就不是这么一回事了。当今天下大乱,起因就是天下大旱,这饶州也是未曾幸免。只不过,饶州当地出了一个好官,姓洪名皓字光弼。眼见灾民疾苦,冒杀头的危险,截留了浙东纲米赈灾。这才令饶州一地,没有如江浙等地一般的反了。

可如今,连给百姓赈灾的米,都是洪皓冒了杀头的危险给百姓截留出来的,洪皓那里还坐等待罪呢,又如何能给折家军筹出米来。

这对洪皓来说,乃是实际情况,可对折家军来说,那可就是不得了的大事了。且不说那能给灾民筹米,却不能给他折家军筹米,那就极端的令折家军没面子了。单就是现在军中无粮,那折可存就无论如何,也只能先想法弄到军粮,让他折家军活下去。

这已经不是什么善恶的问题了,而是生死存亡的大事。

第十六卷 第五回 夜袭

自古民以食为天,吃饭无小事。

折家军虽然是一支军纪比较严格的军队,可毕竟还是一直封建军阀部队。抵御外族拼命没问题,甚至短些时日的军饷也没问题,可是没吃的。那可是要死人的,那可就是万万不行了。

更何况,这里又不是西北老家,而是饶州。折家军自然就更没有同乡的顾忌了。

故此,折可存凭借皇命,强行把洪皓看押起来,命令众军兵在饶州向当地百姓征集军粮。

只不过,饶州当地百姓的救命粮,那都是洪皓冒死截留的供粮,若不是如今天下各处都反了,赵佶更是忙着关注李民的动向,根本无心管这洪皓,洪皓弄不好早就被杀头了,折可存又如何能从本就不多的赈灾粮里,抢出更多的粮食。

折可存只能在强夺了赈灾粮之后,又把脑筋动在了饶州富户望族的身上。

而饶州的富户望族,那就莫过于景德镇了。虽然景德镇的居民,大部分都是瓷工、陶工,不适农耕,可景德镇的瓷器商贸发达,即使在这灾年,也是没有受到什么影响,折可存自然要从景德镇抢粮养军。

而折可存这一行为,虽然是在大宋占领区的官军掠夺行为,可最终却是影响到了李民苏州的出口关税。

李民原本对折家军这支五万左右的孤军,原本是想让方腊独自解决的,可如今关系到了关税,关系到了李民在东南新政权的财政收入,李民就不得不这平定折家军,提早解决。

没办法,打仗就是打钱。李民可以容忍折家军在信州折腾。那是给方腊面子,给方腊整军的机会,可折家军断了李民的财路,李民那就没法忍下去了。

只不过,李民需要的,乃是一个完整的瓷都,一个能创造无尽财富的景德镇。却是绝对不能允许为了驱赶折家军,就把那景德镇打烂了。

故此,李民也是稍稍的有些投鼠忌器。

当下,有慕容格献策:“圣主,那景德镇以瓷器闻名于世,镇上人多以烧瓷维生。而镇上的话事者,无非王李二家。此两家,皆是景德镇百年的望族。与我南北商会东南分会,也是多有生意来往。如今景德镇被折家军征集军资不说,还断了商路。此两家必然怀恨在心,可遣我东南商会的执事,慕容云龙,暗中潜入景德镇,对那王李两家晓以大义,那王李两家,必欣然来投。此两家,皆是景德镇望族,若得投奔,各召集三五千家丁仆从,皆不在话下。以之里应外合,景德镇唾手可得。”李民闻言大喜,当即派了慕容云龙,暗中潜入景德镇,游说王李两家归顺。

只不过,李民此时还不知道的是,其实那慕容格,与那折家军折可存的关系,也是非比寻常,慕容博的一个堂妹慕容海棠,那可就是折可存的二夫人。

这本是慕容格当初为了打入大宋将门,而采取的联姻策略。只是,慕容格知道这个折可存的忠义,在如今这等情况下,只凭这么一点关系,却是说服不了折可存归降的,此时告知李民,自家出面游说那折可存,只能是把这层关系用绝。

故此,慕容格却是没有把这件事说与李民知道,只是暗中把此事告知了自家的儿子慕容博,并请求李民把慕容博带在身边,建功立业。

对此,李民并没有什么多想的。

尤其是这慕容博在领兵救援关胜的行动中,虽然表现的有些傲气。可他的行动迅速,作战勇猛,表现的还是相当不错的。而且,他那慕容家花费巨资打造的改良型精锐藤甲军,更是表现出了强悍战斗力。带在身边做一个主力兵团使用,也是不错的。

更主要的是,这些慕容家的藤甲军,除了悍勇之外,其移动速度,更是彪悍。完全由三流以上江湖好手组成的军团,那行军的速度,即使李民二龙山精锐部队,也是比不了的。甚至短途行军,即使大宋普通的骑军,也不是其对手,而且,这支队伍,还不受地形影响,翻山越岭,如履平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