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管家媳妇所言,琏二奶奶黑了心,连那种银子都赚,也不知道赚多少了,肯定赚的盆满钵满。
尤其,还用她们的银子放私债赚银子,实在是……可恶。
更为放私债的银子都放入自己的荷包。
如今……府库空虚了,将银子从荷包取出,装好人,装大方,装好看。
自觉……应该不太像。
尤其,前几日的报纸上刻印了许多放私债之事。
上面有说道,一些高门大户的人家放私债并不新鲜,并不稀奇,不为罕见。
许多高门大户,世勋贵戚之家都有放私债,只是数目多少而已。
至于放私债的目的。
报纸上也有提及。
要么是高门大户的一些个人放私债,依靠门楣,赚银子以为己身所用。
要么是高门大户入不敷出,私下里放私债,赚银子贴补所用。
要么是将那件事当做一件专门的营生,长久的谋略赚银子。
……
报纸上写的很多,姑娘当时也很有兴趣,诵读的时候,自己有听到。
尤其正值府上下人多有纷论琏二奶奶放私债的事情。
琏二奶奶放私债是为了赚银子填入自己的荷包?
还是填补府中所用?
还是其它?
自己说不好,姑娘说……琏二奶奶放私债赚的银子没有全部留下,落于府中不少。
甚至于不是小数目,具体……就不清楚。
还举了一些例子。
如老太太喜欢热闹,喜欢一大家子在一块块热热闹闹的盛筵,那样的事情……一次两次,还无碍。
多了。
就很耗费银子了。
一次盛筵……少说数十两银子。
遇到一些大事,一两百两银子都有可能。
府中有特定的份例,不会是一笔很大很大的数目,毕竟每岁进项有限,都要精打细算。
老太太盛筵多了,就容易挤占别的开销。
还有逢年过节,琏二奶奶于宝二爷、姑娘她们送的一份份礼物,每岁都有的。
太太也有的。
那些也有份例,超过了,银子……就容易挤占别的开销。
挤占的太多,一些事情就难了。
而琏二奶奶近年来府中内外诸事都妥妥当当,老太太、太太她们都很满意。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若是将饭菜做的非常可口,肯定有充足的钱粮为用,除了府中固定的份例外,若是别的事情也不耽搁。
肯定还有一笔银子!
银子哪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