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母子正漫步街头,有别于中部地区的异域风情,让青年颇感新鲜有趣。
“母亲,这里就是您曾经的家吗?”
被称为母亲的女子点点头:“你也曾在这里生活过。”
青年不好意思道:“我却是记不得了。”
女子闻言失笑:“你那时才一丁点大,整日只会吃睡哭,还不到记事的年纪。”
青年也笑:“母亲能给我说一说从前吗?”
说说?
说说倒是可以说说,只是该从哪里开始好呢?
女子不禁怅然。
是从一把火烧尽大辽的气运说起?还是从上京城外的隆隆炮火说起?亦或者是……
从军帐中的初次相遇说起?
有太多太多的故事,又有太多太多的遗憾,萧观音竟一时不知该从何说起。
岁月从不败佳人,许多年过去,萧观音依旧耀如春华,时间在她身上,仿佛停止了一般,没有留下痕迹。
耶律濬见萧观音久久不语,以为触碰到了伤心的往事,轻轻握了握她的手。
“儿子说错话了,母亲恕罪。”
萧观音轻轻摇头:“无碍的,只是想起一些往事罢了。”
“儿子知道。”耶律濬温声回应,“以前在书塾都学过,再临旧地,母亲难免感伤。”
萧观音不禁莞尔。
她只是想到那个人发呆罢了。
那个人啊,总能做出些出人意料的事。
山野起兵是如此,北伐大辽是如此,中兴大宋亦是如此。
现如今更是出人意料的坦诚,毫不避讳曾经那些功过是非,皆书于世人知。
用他的话来说就是:
“宁背一世之骂名,也要让子孙万代享福,其中功过,吾不言,皆留于后人评说。”
但这并不是最让萧观音出乎意料的。
最让萧观音意外的是,他做了那么多看起来“残暴不仁,大逆不道”的事,最后甚至颠覆了天子,却依旧为朝臣和百姓交口称赞。
这操作,萧观音初听闻时都惊呆了!
但也只是呆了一瞬。
过后再想,就觉得再正常不过。
这种出人意料不正是他最擅长的吗?
他才起兵时,谁能想到燕云会被收复?
他被讨伐时,谁又能想到四十万辽军连带无数大将甚至皇帝会葬身火海?
他受朝臣礼拜受万民敬仰,谁又能想到新帝会如此急切?
谁也没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