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的增大,或者是风湿等因素,瓣膜会逐渐老化,钙化。
当瓣膜钙化僵硬后,主动脉瓣将变得狭窄,无法充分开放。
就相当于一个门开始生锈了,变得很难打开一样。
这就叫做主动脉瓣狭窄。
这项疾病,并非一种罕见病。随着年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可能会罹患主动脉瓣狭窄。
75岁及以上人群中超过八分之一的人群患有中重度心脏瓣膜病,其中主动脉瓣狭窄患病率为2。8‰。
正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当这个“门”变得打不开的时候,心脏作为一个泵,只得用更大的力量,才能将血液泵过狭窄的要塞门缝,进入主动脉当中。
长期如此,马达终究会受到损耗,刚开始,心脏还能适应,会逐渐出现心肌的肥厚增大。
这是人体强大的自适应能力,加强心脏力量的结果。
但是如果狭窄不断进展,超出了身体的自适应能力,那么心脏就会徒然变大。
就像是被拉松了的皮筋一样。
这个时候,就会出现心力衰竭,射血能力严重下降等情况。
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富含氧气的血液无法充分灌溉到亟需氧气的组织和脏器,导致大脑和身体越来越缺氧,危及生命。
因为多数主动脉瓣狭窄是逐渐老化的,而且由于人体的适应能力极强,在主动脉瓣狭窄的早期,患者通常几乎没有任何可感知的症状。
也因此,当主动脉瓣狭窄表现出症状的时候,多数都已经进入了疾病的中后期。
这个时候,患者们很多会觉得出现呼吸急促,头晕,以及胸痛症状。
这在临床上,被医生们称为“主动脉瓣狭窄三联征”。
呼吸困难是因为心脏功能无法对抗这狭窄的主动脉瓣,而出现的心衰表现。
胸痛,是因为心脏射出去的血变少,主动脉根部给心脏供血的冠状动脉的血流也会减少。
然而,主动脉瓣狭窄的患者,心肌往往会代偿性地变肥厚。
肥厚的心肌对氧的需求增加所导致的。主动脉瓣狭窄造成主动脉的血流量下降,会进一步减少分支冠状动脉的血流量。这就会出现心脏缺血的表现。
这也是为什么患者明明没有冠状动脉硬化狭窄,但还是会得急性心肌梗死的一个主要原因。
头晕,同样是因为心脏射出血的量减少后,脑供血不足而出现的,严重时,甚至会出现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这种恶性循环一旦出现,随时可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
而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药物,能直接治疗主动脉瓣狭窄这项疾病。
医生可能会开药来帮助缓解一些对应的症状、譬如确保稳定的血压和血胆固醇水平。
但是,症状性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如果不做瓣膜置换术,2年生存率仅为50%。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胃癌的2年生存率为61%;(以75岁男性2期中分化胃癌来评估)。
肺癌的2年生存率大约为59%;(以65岁男性2期中分化肺癌来评估)。
这个病的生存率,甚至比让人谈虎色变的恶性肿瘤的生存率还要低。
而最有效治疗主动脉瓣狭窄的方式,需要针对主动脉瓣狭窄进行的置换术。
可是段海清,却很清楚。
这位老爷子,现在不能做手术。
https:。lusetxtbooks92650926508913095743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lusetxt。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luse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