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兄还请慢慢翻阅,我就不打扰了。”
安排好一切,白鹤童子很有眼力劲地告辞,升起隔音法阵。
景幼南展目一看,静室不大,但青藤低挂,金丝吐露,偶尔霜水凝珠,粒粒饱满,环境很是清幽。
“好地方,”
景幼南在云榻上坐下,顿时就觉得一股清凉之气溢出,登时灵台一清,思维敏捷。
很明显,云榻也是一件异宝。
景幼南摩挲掌中玉如意,若有所思。
虽然门中自有法度,但到底是需要人来执行,这就会有主观成分。
要是自己给白鹤童子好处,白鹤童子肯定会只随意给自己本关于破壳的经书,至于静室根本不会提。
要做事,先做人,古往中外,均是如此啊。
正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景幼南只觉得心神通透,虽然境界修为了无变化,但元灵性光活泼泼的,有一种说不出的灵动自然。
“看书,”
景幼南不去管元灵性光的变化,抽出一枚玉简,神识往里一探,开始阅读起来。
大千世界中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金丹,当然破壳一关也是各有手段,但殊途同归,到底都是要破开壳关,让丹煞自由出入。
当然,最有益处的还是太一宗前辈高人留下的关于丹成一品破壳之术,其中蕴含的智慧闪光点,令景幼南大有裨益,豁然开朗。
大宗底蕴,正在于此。
第642章昂首过壳关二重若等闲
三元通仙小极天。
秋净天青,空山如洗,桂影疏离之间,古藤绕石,青草依依。
依稀见得梅枝褪粉,桃树试花,三五只幼鹿欢快地跑来跑去,呦呦鹿鸣。
真的是洞天之中不识春秋,人间才得四季景。
景幼南头戴莲花道冠,身披仙衣,端坐在云榻上,双目似开似闭,周身气息演化水火,哗哗作响。
灵台清明,心如止水。
只有在天一水阁中翻阅过的经书字字迸现,绽放光明,智慧自生,突破壳关。
不知道过了多久,景幼南才睁开眼,吐出一口浊气,道,“总算是融会贯通了。”
太一宗传承数万年,先辈之中也有惊采绝艳者成就一品金丹,他们写下的破壳感悟令景幼南大有收获,前路已明。
这就是大宗的底蕴,要是换个一般的宗门,根本没有这方面的记载,即使邀天之幸丹成一品,也很有可能会被困在这一境界,不得寸进。
想了想,景幼南自袖中取出一枚玉简,心神沉浸其中,再次阅读起来。
此玉简是萧真人赐下,乃是太玄洞天门下独有的养丹窍门,用来保护金丹。
一些小门小派中不懂其中关窍,以至于即使破壳成功也免不了使得金丹受损,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更有倒霉的,直接令金丹品级下降,哭都来不及。
看完之后,景幼南长出一口气,闭上眼,仔细推敲玉简上记载的内容。
与此同时,玉简上的蝇头小字一阵光华闪烁后自然隐去,变成空白一片,显然是洞天真人在上面布下的禁制,防止外传。
“壳膜,”
景幼南心神沉到丹田之中,就发现金灿灿的金丹外面有一层如烟似雾的轻纱,上有九孔,丝丝缕缕的丹煞之力进出,氤氲如霞。
窍膜乃是丹煞之中的浊气成形,丹煞越是雄浑,窍膜就越是坚固。
普通的金丹修士的窍膜最多有半指厚,而景幼南丹成一品,丹煞绝顶,就足足有一尺厚,非常牢固。
要想打破这层窍膜,难如登天。
“好在我早有准备,”
景幼南微微一笑,取出盛放在玉盒中的云纹果实,张口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