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百姓日子过得很富足,这个父母官千古罕见了。”
于小姑娘看了一眼,秦钟缓缓道。
“不知道这里附近有没有工坊之类,如果他们可以进入工坊,也能够赚多一些的银子。”
“就如钟哥儿在京城的工坊。”
林黛玉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自觉钟哥儿所言也是道理,百姓不缺吃喝,若是还有剩余,日子过得的确不错了。
扫着远处岸边还有一些人没有穿鞋子,这等寒日,多有不妥吧,是因为买不起鞋子?
鞋子好像不贵吗?
或者家里没有人做鞋子?
“工坊有限,这些人耕作田亩,鱼获湖中,纺织家中,卖一些针线成品,其实已经有不少收入了。”
“这里的工坊……昨儿我和恒王殿下苏州城走了走,在工坊里做工的人,银子以一二两居多。”
“一个月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也不管饭,也没有额外的奖金,也没有额外的奖励。”
“其实不算高!”
“一二两,对于一个三五口之家来说,已经不错了,若是再有额外的所得,一家人过得也不错。”
小姑娘能够想到去工坊做工?
这一点已经不容易了。
惜哉,苏州这里的工坊虽不少,却也不是很多,昆承湖这里附近应该没有的。
大都在县城之中。
苏州府那里的工坊工钱一个月也才一二两银子,相对于自己工坊里的工钱,这个价格才是天下间工坊的正常水准。
非如此,京城之内,单单人工费用,自己一个月都能省掉成千上万两银子。
“没有休息!”
“也不管饭?”
“那也不包住了?”
“也没有额外的奖金?”
“……”
“这……,真是黑心的商人,真是奸商!”
“一个月才给一二两,钟哥儿,那也太少了一些,京城里,在你工坊里做工的人,一个月起码都是三五两银子的。”
“做得好,还有更多,是这里的两三倍以上了。”
“才一二两?也太少了!”
林黛玉小手伸出,一一盘点着,不由黛眉蹙起,什么都没有?就一个月一二两银子?
才一二两银子?
那也太少了。
那些商人也太抠搜了。
记得钟哥儿以前说过,二十两银子,够一个普通之家一年开销,平均一个月就是一二两银子。
岂非,全部用完了?
一点剩余都没有?
若是家里人口多一些,或者生了病患,怕是还不够吧,不由……于那些奸商多有薄怒之言。
赚那么多银子,就不能够多分一些?
就不能像钟哥儿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