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杜鲁门传大卫·麦可洛夫电子版 > 第123部分(第3页)

第123部分(第3页)

部被“压抑住的”情绪似乎一下子都涌上脸来了。

他的嘴巴紧紧闭着,两颊发红。刹时间,他几乎看上去要啜泣 了,然后考虑到人们可能从他脸上的表情看出什么来,他以一种难

以置信的沉着平静的声音、一种充分显示他个人勇气的声音说:“这 是我们遇到过的最坏的处境,我们只能不得不面对它,如同我们曾

经面对所有其他的困境那样??”

人们提出了一些问题,中国军队真是 26 万人吗?杜鲁门回答说,是的。 罗斯说,或许还不应该宣布什么事情,杜鲁门表示同意。对注视着他的工作

人员来说,这个时刻是极其痛苦的。毫无疑问,如同他说过的,这是他当总 统以来收到过的最坏的消息。

但是接着他似乎恢复了常态,端正地坐在他的高背椅上。“我们必须正 视这件事情,”他操着低沉而自信的声音说,“现在让我们干起来吧,尽我

们最大的能力去干我们的工作。”

“我们面临着一场崭新的战争。”麦克阿瑟宣称。在他发动“结束战争” 攻势后过了整整三天,然而所有胜利的希望都已化为泡影。中国人一心要“彻

底摧毁”他的军队。“这个指挥部??现在面临着超越其控制和实力的情况。”

在随后发来的文电中麦克阿瑟要求给予“最大规模”的增援,包括来自 福摩萨的中国国民党的军队。他自己的军队已经“心力交瘁”。他采取军事

行动时所奉行的命令“被发生的事实证明是完全过时的”。他要求对中国实 行海上封锁。他要求对中国大陆进行轰炸。他坚持说他必须得到扩大冲突的

权限,否则政府将面临一场灾难。

同一天,即 11 月 28 日,下午 3 点钟,国家安全委员会在内阁会议厅召 开了一次至关重要的会议——是杜鲁门年代最重要的会议之一。因为会议在

杜鲁门主持下,实际上在当时当地做出了这样的决定,即无论情况多么的可 怕,都不能让朝鲜的危机引发一场世界大战。这个决定就像原先进入朝鲜那

个决定一样是决定命运性质的,而且考虑到如果不是这样,事情就可能会发 展成什么样,因此它是杜鲁门政府的成就之一。

布莱德雷将军以评论战场上的惨淡局面开始了讨论。在这样的会议上很 少说话的艾尔本?巴克利尖锐地问道,为什么麦克阿瑟要许诺让“孩子们回

家过圣诞节”——他怎么能诚实地说这样的话。陆军部长佩斯说,麦克阿瑟 现在否认他说过此话。杜鲁门警告他们说,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一定不要

做出什么让这位指挥官在敌人面前丢脸的事情。

马歇尔发言时,语气极其严峻。他说美国在朝鲜的介入应该作为联合国 努力的一部分而继续下去。美国一定不要在朝鲜境内“搁浅”,而要找到一

种“体面撤出”的办法。千万不能与中国交战,这一点是清楚的。“这样做 将会落入俄国人精心设计的圈套。我们应采取一切可能的政治的、经济的和

心理的行动来限制这场战争”。

限制这场战争,不要落入圈套,这些同样的观点,在后来的时日里一再

地讲。“在我的头脑中是毫无疑问的,”杜鲁门后来这样写道,“即我们不 应让在朝鲜的行动扩大为一场全面战争。必须避免对中国的全力以赴的军事

行动,只是因为这是一个庞大的陷阱。”

“我们无法在朝鲜打败中国人,”艾奇逊说,“他们能投入比我们所能 投入的更多的力量。”由于担心麦克阿瑟可能会过分扩大他的军事行动,艾

奇逊极力主张对满洲的空袭行动“要三思而后行”。只有在不这样干就无法 挽救美军时,才不得不这样做。但是,如果美国的攻击在满洲获胜,俄国人

就可能会来帮助他们的中国盟友。

艾奇逊说,要做的事情,即“当务之急”是“找到一条我们能守住的防 线,而且要守住它”。

在他们所面临的一切事情的背后是苏联,“这是一个忧郁的需要考虑的 问题”,布莱德雷写道。一场更大战争的威胁比以前更加迫近了,而压在他

们所有人心头的就是这个与俄国随时随刻爆发一场全球冲突的可怕前景。

消息如此之可怕而且来得这么突然,好像几乎难以令人置信。此刻任何 人最没有料到的事情是在朝鲜的失败。11 月 28 日的晚报描述说,“成群的

中国赤色分子”从美国第 8 集团军右翼不断扩大的缺口处拥入,“联合部队 的攻势的失败变成了对整个联合国前线部队的一个可怕的威胁”。第 8 集团

军开始全线后退。《纽约时报》第二天的头号通栏大标题是:“20 万敌军在 朝鲜向前推进了 23 英里。”军事策划者们最怕的两大灾难——朝鲜严寒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