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能促进患者的脊髓恢复。”
这一次,刘宏却给出了否定的意见:
“我个人建议,最好不要。”
“可是。”段海清还是想了一想:“我曾经在文献里见到过。”
“段主任。”刘宏正色说道:
“虽然这两个方式确实可能有用。”
“但是您别忘了,这两个方式本身这是一种有副损伤的治疗方式。”
“文献里报道的这一类治疗方式,多是用于单纯的介入下覆膜支架植入后发生的截瘫。”
“纯介入手术本身损伤比较小,所以患者才能接受这种治疗方式。”
刘宏的语气也是一顿:
“您可别忘了,这位患者刚刚可是做了开胸手术。”
“而且还刚经历了体外循环的打击。”
“这种治疗方式,适用吗?”
其实还有一些想法刘宏没说。
低温治疗的原理是,通过降温低温治疗,让身体处于一种类似冬眠的状态。
由此来减少神经细胞的氧需要量、降低新陈代谢、增加脊髓对缺血的耐受程度。
并且还可阻止天冬氨酸和谷氨酸等毒性氨基酸的释放,并能维持氨基酸在细胞外处于一个较低浓度,间接起到保护脊髓的作用。
并且低温治疗对于脊髓功能的恢复有着积极地作用。
但是虽然听上去这个治疗方式很美好,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却有很大的问题。
首先,低温治疗包括全身低温治疗和局部低温治疗。
全身性的低温治疗因其操作难度较大,并发症多等因素并未全面推广。
不仅仅如此,低温治疗的温度把控对于治疗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
一些神经保护机制随着温度的降低而效益增加,有的机制不受影响。
但是,随着体温过度降低,反而会出现相反效果,加剧损伤。
这也使得低温治疗存在着不确定性。
至于高压氧治疗,也是同样如此。
刘宏从事重症医学行业这么多年,自然有自己的习惯。
他的习惯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不要用疗效不确定但是过于激进的治疗。
因为这些治疗很多时候可能弊大于利。
刘宏的话让段海清陷入了沉思,半晌之后,段海清先点了点头,表示认可了刘宏的想法。
不过,段海清又提出来了另一个问题:
“刘大夫,脊髓相关的东西,和我们心胸外科的距离相对比较远。”
“你觉得,这位患者,是不是可以进行肋间动脉,也就是脊髓供血血管的重建呢?”
“这个技术并不成熟。”一直没说话的郑毅开了口:
“再说了段主任,您问重症大夫这种外科问题,你不是在为难人家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