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决意,再次条陈。”
“若冰,这个时候你条陈,岂不危险?”
李若虚闻听大惊,轻声道:“而今朝中议和风正盛,便是官家也一意要求议和……你这时候条陈,只怕会有危险。如今蔡京虽然不复官家宠信,可那张邦昌,白时中皆蔡京走狗,又岂能容你?这件事,你还要三思,切莫轻身涉险,有性命之忧。”
李若水,却叹了口气。
自家兄长的品性甚好,只是……
他读书作词,都有上佳表现,偏偏这政治上,不懂得变通。
“我此次条陈,并非上奏官家……我也知道,这时候与官家条陈,根本没有用处。
所以,我准备与太子条陈!”
李若水,这是要站队了。
这也是他而今唯一的办法,用这种方式,来引起上层的重视。
谁都知道,官家和太子不和。他这样做,也许失败,但也许能够成功,便在此一搏。
只是他的想法,李若虚看不明白。
在他看来,勿论是和官家条陈还是和太子条陈,都差不太多。
不过,李若虚也知道,他劝说不得李若水。别看李若水长的斯斯文文,甚至有些柔弱,但内心却极其强大,无比刚烈。他既然拿定了主意,那断然不会再改变。
“可这与你为报馆撰文,有何干系?”
“呵呵,哥哥真以为,小乙办这报馆,只是一时之快?
看这架势,用不了多久,你们这大宋时代周刊,必然会成为朝堂上下所关注的焦点……我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唤醒官家,让他明白而今之局,已危在旦夕。”
正如李纲对李逸风说的那样:这大宋时代周刊,会成为焦点。
谁能抢先占领这大宋时代周刊的阵地,便可以获取足够的利益……
而最为关键的是,大宋时代周刊背后,有皇室的影子。便是那些投降派,也不敢轻举妄动。这也就使得大宋时代周刊从创办之初,便可以站在一个制高点之上。
李若水突然笑了!
“我要为你们撰文,还有一个目的:便是想要弄清楚,那个玉小乙,究竟是怎样人。”
“呃?”
“此人,绝非等闲。”
李若水说完,停下了脚步。
站在汴河大堤上,看着那秋水滔滔,李若水的眼中,闪过了一抹兴奋之色。
“对了,你们报馆,可缺人手?”
李若虚道:“前几日大郎说,人手不足。
虽然请了不少同窗前来,可无论是阅历和眼界,都有些不足。这报馆而今,可说是小乙一手操办……我虽有心劝说大郎,但又怕大郎以为我是在那里挑拨离间。”
这个时候,怎可以计较这些?
李若水对自家这个兄长,已经无语到了极点。
他眯起眼,轻声道:“改日你与大郎说,推荐一人,说不得可堪大用。”
“谁?”
“哥哥可还记得朱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