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
凡是大汉王朝所属天下豪杰才俊,只需要一个名字,他便知道其履历和才能。
对于董卓的困难,稍加思索,便是对答如流。
董卓听了,连连点头不止。
对于李儒这个女婿,更是信赖有加,一一按照李儒的建议去做不提。
斟酌了一下,董卓又问道:“洛阳虽有汜水关,虎牢关之天险,却是四战之地,且山环水绕,不利于我西凉并州大军驰骋,方才导致了这一次的大败,吾有一个想法,打算迁都于长安,借助长安之地势,西连凉州,北接并州,以此与天下英雄对峙,文优以为如何?”
李儒听了,连声的赞叹道:“迁都长安,有三件好处,一是隔绝诸侯,二是宣扬主公声名,其三,可得凉州、并州之兵马支援。主公此谋,可谓万全之策,非文优所能及也!”
董卓听了,暗自得意,便定下了迁都长安的计策。
第二日!
百官上朝,董卓当众阐明了自己的看法。
以杨彪、王允为首的汉朝大臣们,虽然看出了董卓的想法,恨不得十八路诸侯真的进京勤王,但是,此时此刻,面对权侵朝野的董卓,哪里敢表现出一丝一毫的不满,明哲保身,唯唯诺诺,自是不用多说。
董卓一手提拔起来的蔡邕,倒是很有意见。
但是。
蔡邕今时今日的地位和权势,全部倚仗于董卓的提携。
有道是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
想到自己的处境,蔡邕颇不好意思制止董卓的谋划,也就不再多说。
下朝之后。
文武百官各自嘱咐妻妾仆从,收拾行李和钱粮,准备迁都。
官兵在洛阳城内,张贴告示。
消息传出,满城震惊。
洛阳城中的权贵商贾,纷纷收拾行李,向着西方长安而去。
一时间。
洛阳城中的钱粮珠宝,如花美卷,纷纷显露了出来了。
董卓麾下的南匈奴将士,不由生出贪婪之心。
军队所过之处,遍地哀嚎。
以往的权贵与商贾,沦落成为了手无缚鸡之力的弱者。
美丽的女子,更是不如泥土!
董卓麾下,十三万大军,纵马驰骋,肆无忌惮,所过之处,遍地尸骨,皆是亡魂。
也有一些权贵和商贾知机,看出了董卓残暴,跟随这样的人,即便到了长安,也不会有什么好处。
既然如此,何不就留在洛阳?
然而。
董卓何等人物,又怎么会没有预料到这样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