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抗战之血色战旗 > 分章完结641(第2页)

分章完结641(第2页)

何总司令没有关注周围的听众,埋着头念着自己的讲稿,他这时的演讲对象其实只是面前的那个麦克风。稿子不长,很快就念完了,何应钦随即离开了会场,他没有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的确是个十分谨慎的人、是个十分低调的人。

蔡远飞看看自己手腕上的劳力士自动表,时针正指向9点20分。

整个仪式满打满算不超过半个小时,真够高效率的。

受降仪式结束了,可蔡远飞他们的工作却没有结束。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陆军总司令部大礼堂”对社会各界民众开放,每天部有无数的群众到会场来参观,卫士们依然需要留在现场维持秩序。

不过,这时候的“受降现场”比先前漂亮多了,司令部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了许多日本刀、日本枪和日本膏药旗,摆在走廊里好大一排,老百姓看了以后特别提精神。

参加受降仪式的官兵部获得了一枚纪念章,内卫人员还得到一张纪念卡,上面写着一一民国34年9月9日9时南京受降纪念,末尾有何应钦的签名。

9月中旬,伞兵二队的全体官兵也来参观受降仪式会场,蔡远飞就想趁这个机会归队。

他到“典礼指挥部”去找夏禄敏办理调动手续。可是,夏老乡却笑着对他说:“别急别急,今天晚上跟我去个地方,让你先瞧瞧几样好东西,也不枉到这里来忙碌一趟。”

1945年的“双十节阅兵”也许是何应钦宦海生涯的最顶峰,从这以后,如日中天的何总司令就开始走了下坡路。

何应钦之所以倒霉,根本原因是由于他此时的声望过高,已隐隐地对蒋委员长构成了威胁。但其中还有一个导火索一一在年底的“整编会议”上,何应钦提议把陆军总司令部迁移到北平。这个建议得到了许多黄埔系将领的支持,使得蒋介石觉得“何婆婆”有另立山头的企图,所以当机立断,撤销陆总司令部、改派陈诚接替参谋总长,并且把何司令准备带到北平的精锐部队统统打发到东北去了。

1945年8月14日正午,日本天皇向全国广播了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的诏书。当天,蒋介石给身在延安的发来一封电报,邀请他来重庆“共商大计”: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

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

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秦立海告诉记者,蒋介石选择这个时候邀请赴渝谈判,大有深意。

德国投降后,美苏为争夺欧洲已成剑拔弩张之势。为了集中力量确保在欧洲的利益,美苏双方都希望能在亚洲保持某种平衡。看似对立的两大集团都不希望中国发生内战。

美国方面当然一如既往地支持国民党,苏联的态度却相当微妙。按理说它应该支持同样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可这一次,它却把天平倾向了当时实力占绝对优势的国民党一方。

但要获得苏方的支持也不是件容易事,一份《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摆在了蒋介石自勺面前。这份条约虽名为“友好”,内容却丝毫看不出“友好”的味道。“条约”不但要求中国政府承认外立,还要求中苏共管长春铁路30年,旅顺作为海军基地共享30年,大连为自由港。作为交换,苏联政府承诺一切援助都将给予中国国民政府,而不给中国。

为了获取苏联的支持,蒋介石最终还是签下了这份条约。就在《中苏友好联盟条约》签订的同一天,蒋介石迫不及待地向发出了第一封电报。

收到电报后,对赴渝谈判一事未置可否,而是要求蒋介石先答复朱德总司令的电报。

1945年8月10日,当日本表明投降之意时,蒋介石毫无心理准备一一虽然德国早在5月份就投降了,美军在太平洋上与日军的逐岛争夺也节节胜利,但中国的大半壁江山还在日军手中,蒋介石估计中日之战怎么也得拖到1946年春夏之交才能结束。

突如其来的胜利,使蒋介石措手不及。彼时,最让他心焦的就是日军受降问题。当时在华日军还有100多万。谁接收了军队,就等于接收了100万人的武器给养。

当时,蒋介石的军队都在中国西南一隅,而的人马却散落在华北、西北、华南的敌后解放区。就算美国调派飞机和军舰帮着国民党往原日军占领地区运兵,蒋介石也无法抢在前面接受日军投降。

于是,心急火燎的蒋介石11日一早就给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朱德和副总司令彭德怀发出了让十八集团军“原地驻防待命”,不许收缴日军枪械的荒唐命令。

8月16日,朱德致电蒋介石,坚决拒绝他不许第十八集团军收缴日军武器、接受日军投降的错误命令,并提出了”凡被解放区军队所包围的敌伪军由解放区军队接受其投降,你的军队则接受被你的军队所包围的敌伪军的投降”的建议。

要求蒋介石先答复受降问题再谈别的,可蒋介石对此大不以为然。他深夜在日记中轻蔑地写下:“朱之抗命,毛之复电,只有以妄人视之。”随后,他又反复推敲词句,写下了第二封电报。

这回,蒋介石把不让受降的问题推给了盟军,声称盟军总部有统一规定和受降程序,中国战区不便于擅自更改。而后再一次要前往重庆谈判,并写道:“深望足下体念国家之艰危,悯怀人民之疾苦,共同戮力,从事建设”,“期待正殷,而行旌迟迟未发,不无歉然”。

继而回电:“兹为团结大计,特先派周恩来同志前来进谒,希予接洽,为恳。”

抗战中,周恩来长驻重庆,多次和蒋介石折冲周旋,由他作为谈判代表,其实是最适合不过,可这回蒋介石似乎是铁了心要请出山,8月23日,第三封电报又来了,执意要与周恩来同往,甚至连飞机都预备好了。

去,还是不去?

8月23日,中央政治局为此在延安枣园召开了扩大会议。

在会上,把这种联合政府称为“独裁加若干民主”的形式。他说:”我们参加这样的政府,就是要进去给蒋介石‘洗脸’,而不是’砍头’。这就是七大时讲的长期迂回曲折的道路:走这个弯路将使我们党在各个方面达到更成熟,中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