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琦缘听到这话,愣了一下。
孟海见到皇帝这副神情,他似笑非笑地说道:“微臣这倒有个小小的建议,我大秦与那些战败国所签署的条约当中,可以增加一条,让我大秦的各项文化进入到那些小国。”
赵琦缘听到这话,双眼当中露出了茫然之色,有些不太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
这么做用意为何?
孟海瞧着皇帝那茫然的神情,他继续说道。
“而且那些手下败将必须允许我大秦在他们各国办理艺术展览,音乐会,舞蹈表演,文化活动的内容。包括我大秦的节日,比如我大秦的元日节,虽然各国在这几天都有类似于元日节的节日,但是他们都不同于元日节,与我大秦元日节的习俗也有很多不同。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每年元日截止时,让当地的百姓都过上我大秦的元日节,遵照我大秦元日节的习俗来办,以我大秦元日节的标准为他们节日的标准,甚至顶替那些小国的节日。”
“除此之外,还有关于文字,度量衡,包括我大秦的钱币,我大秦的尺度,我大秦百姓与官员之间一些等级上的日常化表现。这些必须都让那些小国学习,而且还必须遵照此例来办。”
赵琦缘听得有些糊涂了,他说道:“何谓日常化表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孟海本来想对打断别人说话的皇帝做一个撇嘴的动作,但是他不敢再加上身上有伤,他也只好一脸如常地继续说道。
“所谓日常化的表现,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我大秦百姓会做出一些符合我大秦本土的行为。比如我大秦百姓见到官员所行的礼节,我大秦百姓之间互相问候所说出的祝福词,我大秦官员身上,服饰穿着的等级要求,百姓身上,服饰穿着的等级要求。这些一言一行都是日常化的表现。”
孟海说完,看着还打算提问的皇帝,他加快语速,这皇帝还没发,问之前就说道。
“还包括我大秦一些娱乐活动,比如我大秦流行的叶子牌。以及近些年来兴起的像三国演义之类的书籍,还有微臣在安阳郡搞的小品,包括大秦一些戏曲,说书,都要在那些小国面前展现。要时不时地让那些小国的使臣来我大秦瞻仰我大秦京城的风土人情,领略我大秦全国的大好河山。适当情况之下,还能将那些番邦小国的使臣引入到微臣的海宣司,里面可有不少东西,是外面见不到的。”
“最初的时候,有些改变,恐怕要通过暴力的手段以及强制性的措施,才能让向云容国和雾烟国及齐国这种小国尊崇。是等到两三代人,当他们逐渐接受了我大秦的这些传统习俗,传统文化,甚至他们都用,我大秦的汉字,用我大秦的度量衡,说我大秦的语言,听我大秦的说书,看我大秦的读物,即使他们远在齐国,但是与我秦国又有什么不同呢?”
赵琦缘听到孟海这话,原本想要提出的问题,还是被他给压在了心里。
他看着孟海似乎想要问出什么,但是所问的话,在脑海当中思索了许久,最终还是没能问出来。
许久之后,赵琦缘才弱弱地问了一句:“所以朕要派大军烧毁那些国家的书籍,焚毁那些国家的物品……”
孟海天道皇帝这话瞬间想起了秦始皇的焚书坑儒。
虽然他现在所在的和前世的那个国家都是秦国,但是他可不想让两个国家君主所做的事情再重现一遍。
于是他说道。
“不用,也不能。物极必反,这个道理说得总归没错。如果将那些小国逼急了,他们临死反扑动员,全国上下每一个人与我大秦死扑,即使我大秦战胜了,那也是惨胜,而且还有大量的伤亡。将我大秦的文化带到那些小国,我大秦的文化与那些小国之间的文化自然会进行融合,形成一种能够平衡两国文化的新文化。当然,这种新的文化还是以我大秦的文化占着主导。这种文化输出一两代人,恐怕做不到,像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要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生长,才能展现出它真正的作用。”
赵琦缘听完孟海这番言论,他也是皱着眉头,他似乎想到了什么,嘴中喃喃自语着:“潜移默化,潜移默化……”
孟海瞅着皇帝的神情,继续说道。
“所以我觉得这件事可以分为三步,第一步,那就是先以暴力的手段让我大秦的文化进入那些国家。第二步是让我大秦的文化在那些国家生根,发芽于当地的文化进行融合。第三步是让那些国家都接受并且认可我大秦的文化,在潜移默化之中,让那些人对我大秦的文化产生归属感。当然,这第三步具体会发生成什么样,我也不敢确定,毕竟我以前也没做过这样的事情。但是我想按照我前面两步去做,我大秦的文化必定能够在其他国家生根发芽。”
赵琦缘脸上出现了恍然之色,他似乎也明白了什么,但是眼神之中更多的却是茫然。
赵琦缘皱着眉头站在那里,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孟海这回没有打扰。
他刚刚说了那一大堆的话早就把喉咙说冒烟了,他现在毕竟还是伤病之身,刚刚说了那一大堆的话,几乎耗尽了他全部的力气。
所以此时的孟海朝着不远处的小太监招了招手,小太监先是看了一眼满脸沉思的皇帝,见到皇帝并没有拒绝或者其他态度,于是小跑到了孟海的面前。
孟海示意自己要喝口水,那小太监又是看了一眼,脸上并没有任何深情的皇帝,于是从不远处端来了一杯温水,有小太监和小宫女浮生孟海喝下。
旁的熊孩子原本还想要掺和一脚,但是他看了一眼,满脸面无表情,陷入深思的父亲最终还是乖乖地站在一旁,一句话也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