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们看来,两个大佬之间的谈话,他们可没资格参与。
但是现在孟海却将这件事说回了无所瀚海学堂上,在场的绝大多数夫子耳朵同时竖了起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所设立的学堂不仅仅只教授文化课,我所看重的是大家的综合素质。爱玩是小孩的天性,这种天性不应该被压抑,而是应当有序地疏解。所以我开放了体育课,将来我还会请来一些武学师傅,在体育课上,教授这些孩子们一些防身的技巧,如果在未来这些孩子遇到危险,他们也能够有一定的自保之力。”
“这些孩童毕竟只有两年的学习时间,所以在这两年里,我也想尽可能让这些孩童们了解我大秦的律法。到时候我会找来一些精通律法的夫子,或者请刑部的人前来学堂教授,学童们法律知识。如果在未来,这些孩童们与歹人起了争执,好歹也可以通过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
孟海在说这番话的时候,能够看到在场不少人嘴角都勾起了讥讽的笑容。
毕竟这个时代是封建时代。
就算律法再公正,那也是相同阶级之间的事,平民与平民之间起了冲突,官差们或许能够秉公断案,但是如果平民与贵族之间起了冲突,大多数的官差还会秉公断案吗?
那答案自然是不会的。
贵族之所以称为贵族,那就是享有着一定的特权,这些特权最突出的体现就是与寻常百姓之间的相处。
孟海自然是知道这一点的,但是他还是将这一点给提了出来。
原因很简单。
因为皇帝很重视这一方面。
也不知道是孟海刚刚来到这个时代,有意无意地提了一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还是在这个时代,经历了许多,又改变了许多,最终让皇帝下定了决心。
皇帝这段时间一直都在进行律法方面的改革。
绝大多数的百姓并没有察觉到自己的生活与以往有什么不同,但是在许多官员之间,却有不少人因为几年或者几十年以前的案子被拿起来重审而落罪。
这些陈年积案重新调查,皇帝也越来越重视大理寺和刑部这两个司法部门,这就证明着皇帝对于司法改革的决心。
孟海看到了这一点,大秦不少官员也都看到了这一点。
所以孟海这个时候提起这件事,只是要在这些孩童心里埋下有事寻求法律帮忙的种子,只要千千万万的人相信法律,了解法律,自下而上的潜移默化中迫使立法改革,那这种立法改革也就顺利许多。
尤其这件事,皇帝也极为愿意去做。
皇帝自上而下改革,百姓自下而上改革,那么中间阶层即使再不同意,那也会被大势逼迫着,不得不顺应时代的潮流。
孟海并没有向在场的这些夫子解释这么多。
因为他解释也没用。
在场的绝大多数夫子都是饱读圣贤书,要让他们传授圣贤的道理,讲述如何做人做事,他们张口就来,是让他们看到时代发展的大势所趋,以及未来可能够发生的时代浪潮,这些饱读圣贤之书的夫子们,可就得摇摇头了。
孟海提出了这件事,玉如心皱着眉头,思索着这件事。
许久之后,玉如心点了点头。
他似乎也察觉到了什么……
喜欢我只是夫子()我只是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