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心领神会地接过了信。
“这就拿走了?”
孟海见到太监轻轻地抽走了这封信,还愣了一下。
太监听到这话有些尴尬地笑了笑,随后点了点头。
这既然是明月好寄来的信,总不可能光给他一个人看。
皇帝先把这封信给他看,算是已经格外荣恩了,按理来说,像这样的信首先要交给两位丞相看,随后按照官职的高低一路传阅下去。
或者就是一个人站在皇宫中间朗读信中的内容。
只不过明月侯的这封信写得实在是太长了,得要几个人轮番朗读,要不然嗓子必定喊哑。
太监拿着信转交给了右丞相,随后左丞相紧接着是六部尚书,接着依次向下传阅。
等到大多数人看得差不多了,赵琦缘坐在龙椅上的声音传出:“不知众位爱卿,对此事可以有看法?”
孟海这下子学乖了,他并没有说话,而是第一头保持沉思模样,目光时不时地飘向左丞相和右丞相得要等这些领导发言过后,他才能说话。
孟海此时是面向皇帝的,他忽然听到身后传来了一道清脆的声音。
“陛下,依臣看,侯爷既然已经在周国的西南边给周国造成了混乱,不如让侯爷一路北上,争取拿下周国皇宫。即使这件事不成,那也能让周国知道我秦军的厉害。”
孟海听到这话,撇了撇嘴。
他虽然没能回过头看清刚刚说话的那人是谁,但是他有十足的把握说这话的人绝对是个文官,而且年纪应该还不大。
现在明月侯的手中就有八万骑兵和赤狼部落的三万余人,他们已经在周国西南边呆了数日的时间肯定有所伤亡,在这种情况之下,也就只能在周国的西南边骚扰一番。
如果真像刚刚那人说的,带兵北上攻打周国皇宫,恐怕前脚刚走,后脚就被人给包抄了。
而且在信中还说,周国军已经凑出了三十万人支援周国的西南边,即使此时周国的西南边盗匪猖獗,但是这三十万周国军队抵达战场也必定能够镇压这一场祸乱。
十万匪寇毕竟只是匪寇,和有着武器的正规,周国军肯定不在同一档次上。
而且,薛卫健只是凭借着出奇制胜,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打周国的西南边这才得手,一旦让周国反映出来不断地增加,援兵驻守西南边,薛卫健必死无疑。
刚刚那人的剑也就相当于让薛卫健拼命自杀。
果然,在那人话音刚刚落下,就有一道气十足的声音回绝道。
“老子最烦的就是像你他娘的这种没上过战场就瞎指挥的人,如果真让你上战场恐怕连一晚上都活不过。现在西边的混乱已经有了,应该让明月侯联合我大秦北边北岭郡的军队来个前后夹击,攻克周国大军。”
这人说得还有些在理,毕竟孟海和赵琦缘当时商量的就有这么一条,薛卫健从北向南进攻,北邻郡的军队从北向南进攻,两者前后夹击攻克周国军队。
只不过,此人倒是忽略了西边还有个西蛮部落。
孟海站在皇帝面前,正在仔细思索这件事的时候,身后传来了各种各样的建议,这些来自各个领域的砖家们,不断诉说着,在他们看来,极为可行性的方案。
在人多口杂之下,必定有两种及两种以上的想法是相互冲突的,一个说从南向北打,一个说从北向南打,于是这意见相反,冲突的两拨人就开始大吵了起来。
赵琦缘听着大殿当中传来的争吵,他看了一眼身旁的太监,太监扯着奸细的嗓子大喊一声:“肃静!”
整个朝堂上,在经过短暂的几秒钟口水战之后,终于陷入了安静。
皇帝的目光望向孟海。
“不知孟爱卿如何看待这件事?”
孟海皱着眉头想了许久,他觉得还得要先清楚一件事才好判断下一步该怎么做,于是他问道。
“侯爷的军队在周国的西南边骚扰周国各大郡城,那此时与我北岭郡交战的周国军队有何反应?他们是撤军了还是其他什么动作?”
周国号称大军一百万攻打秦国北岭郡,现在明月侯在周国的西南部可谓是搅得天翻地覆,那攻打秦国北岭郡的这一百万周国军队是否有所动作?
是撤军了?还是任人攻打并未任何行动?
赵琦缘笑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