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礼部贡院之外。
正有四个人抱在一起痛哭流泪。
这四个人一人叫陆火,一人叫鲁通,一人叫邓千川,一人叫严戈。
这正是科考之前去海宣书铺故意刁难孟海的那四个书生。
当这四个人看见他们都在进士名额的榜单上时,一个个抱在一起,一把鼻涕一把泪的都快哭得喘不上气了。
“刚刚我好像看见言宣伯了,他就是我们之前在书铺当中故意刁难的那个书铺伙计。”
说话的是那最为腼腆的鲁通。
陆火还是一如既往的性子急:“其实上回在礼部贡院千举楼监督科考的时候,我就已经认出了他,当时我低着头,他应该没瞧见我。我还以为他要报复我们在疏忽那么刁难他,没想到他这个人还是挺公平公正的!”
邓千川深有体会地点了点头,虽然他是在四人当中名次最靠后的一个,但是只要能够重榜,管他名次高低。
“幸亏当时小通子劝住我们没有继续闹下去,要不然我们几个的后果肯定很严重。”
严戈此时已经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连话都说不完整了。
等到绝大多数的考生看完榜单,再确定有自己或没自己之后,目光不自觉地移向了旁边所贴示出来的那几篇范文。
最上面的是左丞相和右丞相的范文。
左丞相写的是第一道题关于法度清明的,第二道题是右丞相写的关于忠君爱国的。
不得不说,这两位丞相虽然年纪大了些,而且又在官场上混了那么久,但这写文章的水平是一点也没有变低,反而还提升了不少。
或许这也是两位丞相找人来写的,但是两位丞相所写的内容却一针见血,有特征性的指出了现下大秦朝廷所遇到的问题,以及一些改革方面的措施。
接着是两位大学士,两位大学士将两道测论题全都写在了一张纸上,相较于两位丞相,这两位大学是所写文章的辞藻,那是相当的华丽,里面不仅有许多的典故,还有许多的诗词。
礼部尚书的文章稍逊,中庭首府的文章中规中矩,但是比考生所写的要强上许多。
太子太师孔广义字数最多,他将三道题的测论题全部都写上了,包括最后一问关于海宣司的。
太子太师写的内容不仅辞藻优美,而且里面还详细标明了大秦所遇到的一些问题,有的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有的却没有给,似乎是要留给考生们自己去思索,自己去探讨解决的方法。
看完上面几篇文章,不少人的目光就望向了最后孟海的那一大堆小纸片子。
看看前面是什么人。
左丞相与右丞相,那可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
再看看两位大学士包括孔广毅,这三人几乎就可以代表着大秦文坛当中的三大泰斗了。
礼部尚书与中庭首府,那也是整个大秦首屈一指的大官,尤其中庭首府,那可是现任皇帝的弟弟。
孟海居然能和这些人的文章共同出现在一张告示栏上……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此话颇具深意,就算流传千古也不在话下。”
“还有那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也是能够流传千古的名句呀!”
“不仅如此,你们再看看这。利民之所在,民归之。名之所彰,士死之。还有这句以罚受诛,人不怨上。还有这句,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此人所写的这些内容,虽然极为简短,但是每一句都能流传万古,每一句也都是实实在在解决问题所在,还能给人启发,此人到底是谁啊?”
就在此人盯着孟海那几道为科举作答,津津乐道的题目时,有人注意到了孟海写的那几首诗。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这写得好美啊,也不知道是写给哪位姑娘的。”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此人好有气魄,像这样一个人物,我从前为什么没有听说过?”
这些此时还在探讨着写这些文章和写这些诗到底是谁的人,大多数都是来自外地的考生,而这个时候就有京城本土的考生前来为这些外地考生们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