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吃过猪肉,总见过猪跑。
他学着钱是老师上课的模样,板起了脸,朗声读道:“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孟海读完,有十余个学生以极缓的速度,在两分钟之内将这句话读了三遍。
这些都是知道小孟夫子规矩的人。
孟海十分赞许地看了一眼那十余人。
关于《弟子规》当中一些晦涩难懂的字,他昨天都已经教过了,所以现在的孩童们看见《弟子规》上那些冷门的字词都知道怎么读,怎么念,有些学习好的孩童们还知道这个字,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可有人知道这是什么意思?”
孟海目光扫视在座的30个学生笑着问道。
曾经见到过的一个八岁大的好学生举手了,他说道:“这说的是要让我们孝顺父母!”
又有一个九岁的孩童举起手来,说道:“这是让我们好好念书,未来当个大官!”
又有一个十岁大小的,还更加积极的说道:“这教我们的是做一个有仁义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每日学习的人。”
孟海听着下方学生的三言两语,等到大家说的差不多了,孟海先给予在座的学生鼓励:“你们说的都不错,但是又不够全面。”
“《弟子规》可以说是一位圣人的行为规范,他以他的规范来劝诫我们,形成一种生活规范。我们在生活当中,首先就要孝顺自己的父母,与兄弟姐妹友爱互助。在生活当中也要仔细认真,小心谨慎,尤其是要讲信用。这就是所谓的“首孝悌,次谨信”。其中的孝,悌,指的就是父母兄弟姐妹。”
“我们与好朋友,好哥俩或者与寻常百姓交往的时候,那就要平等博爱,尤其要亲近有德行的人,与他们学习。有句古话说得好,亲贤臣,远小人,所以兴隆。亲小人,远贤臣,所以覆灭。如果这些都做好了,还有精力和时间,那么就可以趁着闲余的时间学一些其他的知识。这就是所谓的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由于这个时代没有汉朝,所以孟海临时改变了一下原句。
下方的孩童们听得极为认真,他们听着还一边勾勾画画像,是在做笔记。
站在窗外的赵琦缘听得津津有味,他不自觉地勾起了嘴角:“亲贤臣,远小人,所以兴隆。亲小人,远贤臣,所以覆灭。这总结得倒是挺到位。”
赵琦缘一边说着,一边看了一眼旁边的太子赵宣,他冷声低吟道:“你在这里瞎晃悠什么呢?没听到里面的孟夫子在上课吗?你好好地听着。”
赵宣一脸茫然地瞧了瞧自己的父亲,只好站在窗边,低着头做出一副仔细聆听的模样。
就听学堂当中的孟海,再次让孩童们以极缓慢的速度读完这一段,并且让孩童们谈论自己的心得,分享自己在家中做过的事,把孩童们对学习的热情激发了出来,也为了孩童们更好的理解这几句话做铺垫。
赵琦缘听到孩童们有的说自己曾经为母亲扛过一袋大米,有的说曾经为父亲帮过一下午的砖,有的说曾经藏了两颗鸡蛋不舍得吃,一只晚上回去给自己的两个弟弟吃。
还有人说自己曾经的医生都是从两个哥哥那里捡来的,已经七八年没有换过新衣裳了,其实那小孩也就九岁大。
赵琦缘在外面听得心中有些不忍,他这次算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从孩童们的口中了解民生疾苦。
赵琦缘也微服出访过京城的各大角落,与寻常的百姓交谈过,大致上也了解民生疾苦,但是现在他听到这些孩童所说的话,仍然觉得心中难受。
他长长叹了一口气,喃喃自语道:“看来我做得还是不够呀!”
赵琦缘一边说着,一边狠狠地瞪了一眼正在抠屁股的赵宣。
这可是大秦未来的皇帝,未来的皇帝就这德行?
赵琦缘还真的有点不放心将江山交给如此顽劣的熊孩子,但是他毕竟是自己的儿子。
难道这里的皇帝又长长叹了一口气,果然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家家有本难算的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