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礼部官员只是瞟了一眼告示栏上的这首诗,一副你们少见多怪的模样说道。
“这首诗是我们京城当中的才子,孟海所作。你说他当初连半刻钟都没有,便写下了一首词四首诗。这只是他当初写的其中一首,你们明日过来,这首诗就该换成别的了。”
在场众人听到这话,一个个的脸上都冒出了,既惊讶又恍然地神色。
大秦才子孟海。
前来京城的这些考生,对于这个名字已经如雷贯耳。
前来京城的这些考生对于言宣伯或许还不怎么有印象,但是听到孟海这两个名字,他们的耳朵都快磨破。
他们忽然注意到,那位礼部官员说的一句话。
“不到半刻钟,写了一首词,四首诗”,这是真的?
有许多考生对此抱有疑问。
说是他们个人,就算将在场的这二十余位考生聚集起来,让他们写下三首好诗都不一定能够做得到,孟海凭借着一人之力,在不到半刻钟时间写下了四首诗,一首词?
有不少人的心中都对此存疑。
也有不少人对于明天有了期待。
其中就包括鲁通这四位考生。
看考场的时间只有两天。
所以这一天,鲁通四人在观光完考场之后,就急匆匆地匆匆地回去。
等到第二日,鲁通和其他三位同乡的好友依旧在天还没彻底放亮,便来到了礼部贡院外。
但是他们来到门外的时候,却发现这四人还是起晚了,因为整个贡院大门外已经排上了至少百人的队伍。
鲁通这些人无奈之下,只得排在数百人之后。
现在距离贡院开门至少还有半个时辰的时间。
鲁通这次人站在百人之后的队伍,等待的时候却发现周围有许多昨日见过的考生开始议论起了昨天见到的那首诗“送人赴举”,都在评价着这首诗。
当然,除此之外,更多的人还是想要看见今天礼部宫院所贴的那首诗是什么。
作为前来参与科考的考生,对于经传其他的吃喝玩乐倒没有太大兴趣,但是对于这涉及科考的事情,确实尤为的上心。
尤其写下这首诗的人,不仅是大秦才子,还是他们即将要见面的副考官。
昨日有几个大胆的考生,甚至带着礼物亲自去言宣伯府,想要看看他们的赴京考官到底是个什么模样啊,是个什么品性。
但是当他们来到大门外的时候,却看见了紧锁的大门。
敲响大门出来的是看门的管家,询问伯爷是否在?
管家给出的回答是,他们也不知道孟海在什么地方,自家伯爷已经两天没有回家了!
这些考生又前去了海宣司,去了书铺,接着去了话斋,之后又听了一场书,但是就没见到这位伯爷本人。
甚至还有一群人专门坐在京城的各个点去蹲守孟海,结果仍然没有见到此人。
所以在众多考生心里,孟海那是变得越来越神秘。
所以在各种心情的充斥之下,贡院大门外排的这一连串的长队伍,便又开始焦躁了起来。
直到贡院的大门打开。
一群考生以及闲来无聊,来到礼部贡院的闲散人员共同冲入到了贡院当中。
仅仅大门敞开,还不到十秒钟,进来的人数已经过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