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就是领导退休了也不好使。
万长友有些后悔打这个电话了,同时他又有些不解,没有走正常的审批流程就直接抓人,这事儿可不小,命令虽然是李言诚下的,但上边只要追究,一把手是肯定要负管理责任的,眼瞅着要退休了,高局长难道就不担心最终落个黯然下野吗?
第五百四十一章小报告?
他这就是典型的分不清事情的轻重缓急,拿到那几人交代的口供后,李言诚就跟高局长沟通了一下关于杜正义的事情,俩人在电话里商量了一番后,一致决定,如果事态没什么特殊变化,那就等着走审批流程。
可要是一旦发生了某些不可控的变化,比如今晚这样忽然像是要跑路了,那就先抓了再说。
但是抓归抓,抓回去后不能审,更不能上手段,这样也好对上边有个交代。
所以李言诚刚才才会下那样的命令。
他是分管刑侦工作的副局长,又兼任刑侦总队队长,是万长友的直属上级领导。
正常情况下,万长友在接到命令后,坚决执行就可以,有意见可以保留,事后通过正规渠道反应,再不济当面提出不同意见都可以,而不是像他这样,表面上执行了领导的命令,转头却又来个越级上报。
而且他打着汇报工作的旗号,实际上干的却是打小报告的事儿,
没有人喜欢这种下属。
放下电话后,高局长微蹙着眉头坐起来靠在了床头,伸手拿过床头柜上的烟点了一支。
万长友的举动让老高同志有些头疼,老乔当时推荐他担任总队政委时,说他老成持重,可以和年轻的李言诚形成非常好的互补。
可现实问题是,能不能形成互补暂时看不出来,姓万的那点小心思倒是先暴露出来了。
他现在担心的不是说李言诚和万长友二人以后会不会不合。
他更担心的是那位新任李副局长会不会将万政委给彻底架空了,一个重要部门如果只有一种声音,那可绝对不是一件好事情。
在别人眼中,也许会认为李言诚的起势是依靠老丈人,可高局长却很清楚,罗老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其实非常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就老高同志知道的,很多在职的和退居二线的老同志都对李言诚赞不绝口,这里边或许有他医术高明的缘故,但绝不仅仅如此。
因为如果只是医术高明,那完全可以给他安排一个更加合适,甚至更高一级的岗位和职务,没必要到公安局来,忙不说了,还经常会干一些得罪人的事儿。
能安排到这个工作岗位来,上边肯定是经过考量的,明摆着就是要锻炼他,如果在这里干的好,那么下一步必然就会给他压更重的担子。
老高同志也是爱才,他担心李言诚年轻气盛,在刑侦总队使一些手段架空万长友,让总队成为他的一言堂。
这样做看着是爽了,可同样会给上边领导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
他不想李言诚走到那条路上去。
该怎么跟他谈呢?高局长有些挠头。
就在这时,他忽然间想到了上午在局大门口二人交流当前社会治安环境时,李言诚说的那番话。
嗯?这似乎是个不错的切入点。
他提出的那个彻底消除治安隐患的方法,虽然听上去有些太过激进与冒险,但也确实有他的道理,如果能得到大部分人的支持,实施起来还是很有可能的。
这其中主要的就是要团结大部分人,以获取他们的支持,团结,才是最重要的。
至于方案的好坏,没有实施之前,谁能说的清楚。
但只要能团结到大部分人支持,以后即便失败了,那也只需要总结经验,然后改进一下改革的方案,重新来过就好。
他打算借着这件事情跟李言诚点一下,工作中还是要团结同志,有不同意见很正常,只要做的不是很过分,不能动不动就打压。
老高同志其实有些杞人忧天了,李言诚根本就不是那种随便打压别人的人。
像万长友那种打小报告的举动,他根本就不会往心里放。
在他心中,你只要把工作做好了,是不是我的人无所谓,听不听我的命令也没关系。